国家税务总局泉州市税务局课题组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目前,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登记数量稳步增长、税收贡献稳步增加、增资扩产动力充沛、链式效应逐步显现,显示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基础扎实,未来融合空间较大。但是,福建承接台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少、规模小,区位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不明显,融合集聚效应不突出。亟须完善闽台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增强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的内生性动力,建立健全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等,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关键词】闽台融合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台资企业 链式效应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领域。闽台同根同源,历史渊源深厚、现实合作紧密,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在吸引台湾传统产业转移中并未领先,比如:2022年台湾来闽投资金额占台湾来大陆投资总额的比重仅8.8%,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差异较大。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福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有鉴于此,考虑到台湾传统产业在大陆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未来闽台融合空间很大。因此,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积极探讨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登记数量稳步增长
截至目前,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共有1352户,其中:正常户有1249户,占比92.4%。从新增登记情况看,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外,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登记户数基本呈上升趋势,从2019年39户增长至2023年55户,年均增长9%,整体表现较好。从产业结构来看,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六个领域,合计1244户,占比92%。其中:节能环保领域有468户,占比34.6%;新材料领域有224户,占比16.6%;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167户,占比12.4%;生物产业有158户,占比11.7%;新能源汽车领域122户,占比9%;新一代信息技术有105户,占比7.8%。但与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看,截至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登记户数仅占全省0.01%,市场主体活跃程度有待提升。
表1 2019—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税务登记情况
产业分类
|
2023年税务登记户总数
|
其中:正常户
|
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税务登记户数(正常户)
|
新增税务登记户数(正常户)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1.新一代信息技术
|
105
|
98
|
7964
|
2
|
3
|
4
|
1
|
6
|
2.高端装备
|
167
|
156
|
21647
|
7
|
10
|
7
|
9
|
7
|
3.新材料
|
224
|
210
|
32510
|
6
|
3
|
3
|
4
|
12
|
4.生物产业
|
158
|
147
|
12528
|
2
|
4
|
6
|
8
|
5
|
5.新能源汽车
|
122
|
112
|
9175
|
4
|
4
|
4
|
1
|
4
|
6.新能源
|
76
|
68
|
12620
|
3
|
2
|
6
|
4
|
5
|
7.节能环保
|
468
|
428
|
84732
|
14
|
10
|
13
|
15
|
15
|
8.航空航天
|
15
|
14
|
1083
|
0
|
0
|
0
|
1
|
0
|
9.海洋装备
|
17
|
16
|
3207
|
1
|
0
|
1
|
0
|
1
|
合计
|
1352
|
1249
|
185466
|
39
|
36
|
44
|
43
|
55
|
(二)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税收贡献稳步增加
2019年—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税收贡献从13.01亿元增长至14.84亿元,年均增长3.3%,其中:2019年—2021年在经济下行和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从13.01亿元逆势增至17.07亿元,表现亮眼;2022年受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虽然下滑到9.74亿元,但2023年迅速反弹至14.84亿元,重回增长正轨。分税收贡献规模看,节能环保是2023年唯一一个税收贡献超4亿元的在闽台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2023年年均增速达到3.2%,与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税收贡献整体增速基本持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个产业2023年税收贡献介于2亿元-3亿元之间,除新一代信息技术2019年—2023年税收贡献年均增速略微下滑0.3%之外,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税收贡献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2%、4.8%,超过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税收贡献整体增速;高端装备业2023年税收贡献为1.21亿元,虽然税收贡献不及前面四个产业,但2019年—2023年年均增速达到7.1%,是九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表现最好的;生物产业2023年税收贡献0.94亿元,超亿元仅一步之遥,且2019年—2023年年均增速达到5.8%,未来可期。但与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看,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近五年税收平均增速低于全省3.4个百分点,税收占比也从2019年的11%下降至2023年的9.6%,发展整体落后于全省水平。
表2 2019年—2024年6月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税收入库情况
单位:亿元
产业分类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1-6月
|
近五年平均增速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1.新一代信息技术
|
133.0
|
2.9
|
144.0
|
2.8
|
163.4
|
3.1
|
169.9
|
-0.2
|
233.4
|
2.9
|
221.7
|
2.2
|
15.1%
|
-0.3%
|
2.高端装备
|
51.2
|
0.9
|
58.3
|
1.2
|
57.6
|
1.3
|
54.8
|
0.9
|
79.4
|
1.2
|
36.1
|
0.5
|
11.6%
|
7.1%
|
3.新材料
|
181.0
|
2.0
|
166.2
|
2.7
|
191.2
|
3.3
|
142.6
|
2.3
|
202.6
|
2.5
|
114.0
|
1.3
|
2.9%
|
5.2%
|
4.生物产业
|
66.3
|
0.8
|
71.4
|
0.9
|
106.1
|
0.7
|
88.6
|
0.6
|
102.2
|
0.9
|
59.1
|
0.4
|
11.4%
|
5.8%
|
5.新能源汽车
|
101.3
|
2.2
|
106.2
|
2.6
|
103.6
|
3.7
|
131.3
|
2.6
|
198.4
|
2.6
|
200.5
|
1.4
|
18.3%
|
4.8%
|
6.新能源
|
150.8
|
0.4
|
146.9
|
0.4
|
170.5
|
0.4
|
172.0
|
0.3
|
200.3
|
0.4
|
100.7
|
0.2
|
7.4%
|
-0.6%
|
7.节能环保
|
475.9
|
3.7
|
450.5
|
3.4
|
462.4
|
4.5
|
385.6
|
3.2
|
481.8
|
4.2
|
257.5
|
1.9
|
0.3%
|
3.2%
|
8.航空航天
|
8.9
|
0.1
|
11.2
|
0.2
|
8.3
|
0.1
|
9.9
|
0.1
|
13.2
|
0.1
|
8.4
|
0.03
|
10.5%
|
6.8%
|
9.海洋装备
|
14.0
|
0.1
|
17.7
|
0.1
|
15.9
|
0.1
|
16.7
|
0.0
|
23.5
|
0.1
|
13.1
|
0.02
|
13.9%
|
-11.1%
|
合计
|
1182.3
|
13.0
|
1172.3
|
14.2
|
1279.0
|
17.1
|
1171.3
|
9.7
|
1534.8
|
14.8
|
1011.0
|
8.0
|
6.7%
|
3.3%
|
(三)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动力充沛
从登记数据看,截至2019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投资总额仅79.4亿元,2020年开始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当年新增投资就达到65.8亿元,2021—2023年新增投资规模虽然较2020年有所回落,但仍然分别达到5.6亿元、8.6亿元和14.7亿元,维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从发票数据看,2019年—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持续增加设备投产,购进货物金额年均增长3.5%,其中购进机械、设备类产品金额年均增长4.6%,主要增加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投产,购进金额分别年均增长13.3%、8.7%。其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购进机械、设备类产品金额最多,海洋装备、生物产业、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五个产业设备投产明显提升,增速均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整体购进增速。投资规模的扩大带动了资产累积增加,福建台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总额从2019年第四季度末的201.0亿元增加到2023年第四季度末的292.4亿元,年均增长9.8%。与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看,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购进机械、设备类产品增速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2.8个百分点,除海洋装备、生物产业体量小,增速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其余七个产业增速均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设备投产力度仍有进步空间。
表3 2019—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登记数据
单位:亿元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投资总额
|
79.4
|
145.1
|
150.8
|
159.4
|
174.0
|
新增投资
|
16.2
|
65.8
|
5.6
|
8.6
|
14.7
|
表4 2019—2024年6月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设备类产品发票购进情况
单位:亿元
产业分类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1-6月
|
近五年平均增速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金额
|
其中:台资
|
1.新一代信息技术
|
986.2
|
14.5
|
1216.9
|
20.8
|
2009.3
|
22.1
|
3305.2
|
28.1
|
3835.3
|
18.4
|
1691.6
|
7.4
|
40.4%
|
6.1%
|
2.高端装备
|
376.2
|
6.2
|
415.2
|
7.1
|
579.1
|
10.2
|
539.7
|
8.7
|
559.2
|
8.0
|
275.3
|
5.1
|
10.4%
|
6.6%
|
3.新材料
|
248.3
|
3.7
|
289.8
|
1.5
|
376.6
|
5.9
|
462.9
|
14.8
|
384.3
|
3.5
|
186.2
|
1.4
|
11.5%
|
-0.7%
|
4.生物产业
|
145.2
|
0.7
|
151.5
|
0.8
|
199.9
|
0.9
|
213.9
|
0.9
|
184.3
|
1.0
|
79.3
|
0.5
|
6.1%
|
9.3%
|
5.新能源汽车
|
730.2
|
12.5
|
860.5
|
11.4
|
1514.7
|
19.7
|
2880.9
|
30.3
|
3457.2
|
14.6
|
1526.7
|
7.0
|
47.5%
|
4.0%
|
6.新能源
|
557.4
|
2.2
|
660.4
|
2.4
|
837.8
|
2.3
|
841.5
|
2.2
|
943.8
|
2.4
|
443.9
|
1.1
|
14.1%
|
2.2%
|
7.节能环保
|
942.4
|
16.4
|
1040.8
|
17.1
|
1317.9
|
22.5
|
1320.8
|
24.1
|
1344.9
|
19.6
|
641.8
|
9.4
|
9.3%
|
4.4%
|
8.航空航天
|
70.0
|
0.9
|
91.6
|
1.0
|
112.8
|
1.6
|
119.8
|
1.7
|
120.8
|
1.1
|
60.0
|
0.5
|
14.6%
|
5.1%
|
9.海洋装备
|
136.0
|
0.01
|
170.2
|
0.01
|
251.4
|
0.03
|
226.2
|
0.02
|
235.7
|
0.03
|
119.7
|
0.01
|
14.7%
|
31.6%
|
合计
|
4191.8
|
57.1
|
4897.0
|
62.0
|
7199.5
|
85.2
|
9910.8
|
110.9
|
11065.6
|
68.5
|
5024.5
|
32.3
|
27.5%
|
4.7%
|
(四)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链式效应逐步显现
2019年—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发票购进金额年均增长5.0%,增速较开票金额高3.5个百分点,企业采购动力充足。其中,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采购意愿最强,2019年—2023年,购进金额年均增速分别为3.3%、6.2%、8.6%。从购进来源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聚焦重点精准招商,以省内采购为主,2023年省内购进金额103.5亿元,占比60.5%,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省内购进金额占比62.2%,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58.4%)3.0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其中,除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其他产业省内配套水平均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省内配套率最高,分别为70.3%、66.9%、65.7%,省内配套率不断提高,进一步带动省内产业链的发展。
表5 2024年上半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内购进情况
单位:亿元
产业分类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台资企业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1.新一代信息技术
|
37.6%
|
1214.4
|
54.1%
|
14.2
|
2.高端装备
|
58.5%
|
397.7
|
55.1%
|
4.5
|
3.新材料
|
61.9%
|
3203.0
|
70.3%
|
22.8
|
4.生物产业
|
65.2%
|
844.2
|
65.7%
|
3.2
|
5.新能源汽车
|
39.3%
|
1138.7
|
49.2%
|
11.1
|
6.新能源
|
65.3%
|
1598.4
|
47.3%
|
1.7
|
7.节能环保
|
63.8%
|
4256.6
|
66.9%
|
27.7
|
8.航空航天
|
50.5%
|
49.5
|
55.2%
|
0.5
|
9.海洋装备
|
55.1%
|
130.5
|
63.9%
|
0.3
|
二、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挑战
(一)福建承接台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少、规模小,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台湾,其中2023年已超过0.11万亿元。从台湾地区分行业生产总额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始终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仅电子零组件制造业和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额达20.8%),而福建省产业升级效应日趋显现,新能源电池的蓬勃发展、芯片制造与研发也步入正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16339.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4067.8亿元,年均增长20.2%,福建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以信息技术等为支柱产业的台湾地区制造业造成一定的冲击。闽台两地内部产业结构趋同度日渐加强将导致经济竞争在未来加大,也势必会缩小两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空间,导致规模经济效益与分工效益的双重丧失,进而阻碍两区域未来经济合作与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表6 2019—2023年闽台GDP对比情况表
单位:万亿元
年份
|
福建
|
台湾
|
相差
|
2019
|
4.2
|
4.2
|
0.0
|
2020
|
4.4
|
4.6
|
-0.2
|
2021
|
5.0
|
5.0
|
0.0
|
2022
|
5.2
|
5.1
|
0.1
|
2023
|
5.4
|
5.3
|
0.1
|
表7 2019—2023年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产业分类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1-6月
|
销售收入
|
比重
|
销售收入
|
比重
|
销售收入
|
比重
|
销售收入
|
比重
|
销售收入
|
比重
|
销售收入
|
比重
|
1.新一代信息技术
|
4283.3
|
13.6%
|
4572.6
|
13.8%
|
6447.1
|
14.3%
|
8761.2
|
16.9%
|
9942.8
|
17.9%
|
4295.4
|
16.1%
|
2.高端装备
|
1078.8
|
3.4%
|
1211.7
|
3.7%
|
1614.2
|
3.6%
|
1590.3
|
3.1%
|
1638.5
|
2.9%
|
801.0
|
3.0%
|
3.新材料
|
7099.3
|
22.5%
|
7531.7
|
22.7%
|
10289.8
|
22.9%
|
11170.0
|
21.6%
|
11610.9
|
20.8%
|
5884.2
|
22.1%
|
4.生物技术
|
1732.8
|
5.5%
|
1895.2
|
5.7%
|
2741.4
|
6.1%
|
2845.0
|
5.5%
|
2854.4
|
5.1%
|
1436.8
|
5.4%
|
5.新能源汽车
|
2225.8
|
7.1%
|
2379.3
|
7.2%
|
3866.1
|
8.6%
|
6599.2
|
12.8%
|
8117.2
|
14.6%
|
3470.7
|
13.0%
|
6.新能源
|
3156.0
|
10.0%
|
3342.4
|
10.1%
|
4194.7
|
9.3%
|
4620.8
|
8.9%
|
5114.8
|
9.2%
|
2538.9
|
9.5%
|
7.节能环保
|
11352.1
|
36.1%
|
11670.1
|
35.1%
|
15021.9
|
33.4%
|
15349.9
|
29.7%
|
15529.8
|
27.9%
|
7785.9
|
29.2%
|
8.航空航天
|
214.7
|
0.7%
|
217.1
|
0.7%
|
243.6
|
0.5%
|
289.0
|
0.6%
|
337.7
|
0.6%
|
181.7
|
0.7%
|
9.海洋装备
|
351.6
|
1.1%
|
406.4
|
1.2%
|
552.2
|
1.2%
|
539.1
|
1.0%
|
561.7
|
1.0%
|
284.4
|
1.1%
|
合计
|
31494.3
|
100.0%
|
33226.4
|
100%%
|
44970.9
|
100.0%
|
51764.5
|
100.0%
|
55707.8
|
100.0%
|
26679.0
|
100.0%
|
(二)区位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不明显
在对台政策上,随着两岸合作交流的不断推进,京津冀、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以及中西部地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台企发展,比如广州的60条惠及台胞措施规定在穗台资企业与本市企业同等享受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河北省规定台湾专业人才可按规定申请参与国家“千人计划”,在冀工作的台湾专业人才,可按规定申请参与国家“万人计划”,台湾同胞可按规定参评河北省的特聘专家或特聘专业人才,多地惠台措施遍地开花,福建在政策层面上难以形成独特优势吸引更多台资入驻。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上,福建省高校较少,也仅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985或211大学,专注于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数量无明显优势。2022年东部及东南沿海经济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福建(10.38万元)位于末尾,上海(21.25万元)、浙江(12.88万元)、广东(12.49万元)、江苏(12.17万元)、海南(10.48万元)均超过福建,薪酬水平偏低,对科技型人才的吸引力偏低,也给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融合集聚效应不突出,价值链待重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较少,合作主要集中在传统低端产业。从产业分布上看,2023年福建台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26.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7%)和制造业(16.3%)领域,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尽管在以台商为主体的投资带动下,形成了石化、电子、机械等主要产业集群,传统行业的规模仍占较大比例。从税收结构上看,2023年福建台资企业税收22.6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70.1%,制造业细分行业看,占比超过4%的6个行业中,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其余5个行业均属于传统制造业,合计占比24.7%,技术密集型产业较少,税收收入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漳州闽台精密机械产业集群为例,其中龙头企业漳州东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近五年取得货物发票金额2.8亿元,省内购进占比仅三成,十大上游供应商中,仅1户为福建本土企业,发票金额占比6.7%,数控系统、机床附件及辅助装置、金属铸件等关键零部件基本由省外购入,省内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本地配套率有待提升。以目前来看,普遍存在产业链仍以低端代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仍较为薄弱等问题,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纵深拓展仍有较大空间。
表8 2023年福建台资企业分行业税务登记情况表
行业
|
税务登记总户数
|
比重(%)
|
1.批发和零售业
|
2704
|
26.7%
|
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897
|
18.7%
|
3.制造业
|
1646
|
16.3%
|
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20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20
|
|
金属制品业
|
118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14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3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10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03
|
|
食品制造业
|
99
|
|
其他制造业
|
93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5
|
|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76
|
12.6%
|
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858
|
8.48%
|
6.农、林、牧、渔业
|
600
|
5.93%
|
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54
|
4.48%
|
8.住宿和餐饮业
|
158
|
1.56%
|
9.房地产业
|
138
|
1.36%
|
10.其他
|
392
|
3.87%
|
合计
|
10123
|
100%
|
表9 2023年福建台资企业分行业税收情况表
单位:亿元
第一产业
|
0.0
|
|
第二产业
|
15.8
|
70.2%
|
其中:制造业
|
15.8
|
70.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1
|
9.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4
|
6.3%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2
|
5.4%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
|
5.2%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1
|
4.7%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0
|
4.3%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0.9
|
4.1%
|
金属制品业
|
0.8
|
3.7%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0.8
|
3.5%
|
食品制造业
|
0.8
|
3.3%
|
家具制造业
|
0.8
|
3.3%
|
汽车制造业
|
0.6
|
2.8%
|
其他制造业
|
0.6
|
2.5%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0.5
|
2.2%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0.5
|
2.0%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4
|
1.6%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0.3
|
1.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0.3
|
1.1%
|
纺织业
|
0.2
|
0.9%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2
|
0.9%
|
医药制造业
|
0.2
|
0.8%
|
第三产业
|
6.7
|
29.7%
|
其中:金融业
|
2.4
|
10.6%
|
批发和零售业
|
1.6
|
6.9%
|
房地产业
|
1.3
|
5.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4
|
1.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4
|
1.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2
|
1.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0.2
|
0.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1
|
0.6%
|
合计
|
22.6
|
100%
|
三、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一)妥善布局战略性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完善闽台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融合升级,增强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的内生性动力
(三)建立健全闽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课题组成员:颜伟宏 李峥 洪江 黄锦钰 林佑鸿 黄金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