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论坛
基层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思考——­以屏南县为例­
日期:2024-02-19    来源:宁德市税务学会   

 

国家税务总局屏南县税务局课题组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特征,对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着力构建强党、治税、带队的制度体系,推动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基于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内容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基层推进税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当前推进基层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  税收治理  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为扎实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事关经济平稳运行。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在全国税务系统部署开展“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讨论,将税收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进行谋划,对“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目标任务在实践中形成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要求。

基层税务部门同样以国家税收现代化的要求为基础,推进党的领导、税收治理、税收服务、税收数字化、税务组织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鉴于此,本文以屏南县税务局为例,对基层税收现代化在实践中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以期对基层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改进参考。

一、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和实践经验

(一)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

1. 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四亿多中国人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波澜壮阔,这片土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3.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4.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要求下,基层税务机关应以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为最终目标,推动自身的税收现代化发展。

(二)税收现代化具体内容和目标任务

1.税收现代化提出: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部门不断探索和实践税收现代化体系建设,2013年提出了税收现代化“六大体系”的具体目标内容,2020年提出“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科学完备的税收法治体系、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体系、严密规范的税费征管体系、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高效清廉的队伍组织体系”的税收现代化新“六大体系”和“政治引领、谋划创新、科技驱动、制度执行、协同共治、风险防范”六种能力,

2.税收现代化目标要求:2022年税务总局确立了“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加强党的领导,加大政治机关建设,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和税收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着力建设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智慧税务;强化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三)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基层税收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总局党委对标对表、与时俱进,持续丰富完善税收现代化的建设框架及内涵,确立以“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创造性落实税务总局党委关于税收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为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描绘了清晰蓝图。

1.抓好党务,就是抓牢党建引领这个根本。是指要加强党的领导,以更大作为践行“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政治站位。认真履行党组织的各项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干好税务,就是扛实干好税务主责主业。是指要认真履行税务部门的各项职责,积极推进税收工作,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带好队伍,就是聚力带好队伍激发活力。是指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使团队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基层税收现代化的实践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如何辩证地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屏南县税务局以聚焦“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为目标任务,践行管党、治税、带队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进行有效探索和尝试,积累了经验。为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1.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抓好党务。围绕“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谋深谋实税收现代化,做到党建统领,将税收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进行思考、谋划和推进工作。

(1)党建引领,擦亮忠诚政治机关底色。加强党对税收工作全面领导,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强化县级局政治机关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把对党忠诚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开展“支部书记联讲”“税务青年联说”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形成“党委领头学,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跟进学”以上率下、层层推进学习“新格局”。今年以来,屏南局党委共组织召开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6场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6场次、支部集中学习31场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25场次。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兴税”等学习平台,已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线上课程9期,全员线上学时合计3892学时,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标准规范,夯实稳固党组织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规范主题党日活动,跟踪督导各党支部严格规范开好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上半年,各党支部共召开支委会19次、党员大会31次、主题党日活动30次、支部书记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9人次,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运用党员E家、税务党建云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力度,上半年转正预备党员6名、持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

(3)清澈税月,培育浓厚“家”文化氛围。按照“一部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思路,推进古峰税务分局、第二税务分局标准化分局建设,将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契合、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县局“讲忠心、育初心、养清心”的“清澈税月”品牌。连续八年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组织非职务违纪违法专项整治,典型案例警示教育17场次,广泛开展谈心谈话202人次,切实提升遵纪守法自律自觉意识,实现警示教育全覆盖、再深化。充分融合党团工青妇力量,利用重大节庆,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职工文体活动,持续推进“家”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2. 聚焦推动完成党的使命任务,干好税务。干好税务要求基层税务部门以行动和成绩完成好组织收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以及税收信息化建设等重大任务,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治理能力。

(1)组织税费征缴任务有序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坚实财力保障。税务部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原则,做好税源预测监控分析,探索构建组织收入监测指标体系,加强重点税源管控,聚焦提升税费收入质量,在完成好组织收入任务的同时,严守不收“过头税费”底线。如1-1所示,2019年以来,税收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完成预算收入目标。如1-2所示,2023年一季度主要行业税源预测分析 。随着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收职责的划转到位,税务部门组织收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占政府总收入比重将不断提升,为国聚财职能不断巩固并持续加强。如1-1所示,2020年到2022年间,社会保险费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增长率均明显地快于税收收入的增长率。

表1-1:××局税费收入分项目统计表

       统计年度:2019-2023年6月          单位:万元

      项目

 

年度

税收收入

社会保险费收入

非税收入

入库收入

增减率

入库收入

增减率

入库收入

增减率

2019

53168

17.0%

24798

1.6%

1770

3.6%

2020

50451

-5.1%

25120

1.3%

1820

2.8%

2021

55211

9.4%

29722

17.0%

2980

63.7%

2022

46065

-17.6%

30288

2.0%

4830

62.1%

2023(1-6月)

19515

135.8%

14594

24.9%

2180

-69.2%

合  计

224410

 

124522

 

30297

 

表1-2:××局2023年一季度主要行业税源收入预测情况表

                                             单位:万元

分行业门类

2022年一季度累计入库

2023年一季度预计

预计同比增减额

预计同比增减%

一、*采矿业

1038

200

-838

-80.7

二、*制造业

1708

1200

-508

-29.8

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26

600

-26

-4.2

四、*建筑业

1661

1300

-361

-21.7

五、*房地产业

1719

1500

-219

-12.8

六、*金融业

1572

1200

-372

-23.7

七、以上*商业、交运、信息技术、

商务服务等其他服务业

3220

2600

-620

-19.3

合      计

11545

8600

-2945

-25.5

(2)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关键性作用。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主管税务机关积极研究和坚决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活力。如1-3所示,2022年1月到12月,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达到4780户次,金额2.61亿多元,其中仅增值税留抵退税即超过了1.96亿元。

表1-3:××局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成效情况总表

统计期:2022年1-12月            单位:万元  户次

项        目

金  额

户次

一、增值税留抵退税

19574.92

49

其中:退税缴回

2944.7

24

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

3479.04

297

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小型微利企业“六税两费”优惠

755.66

3588

四、小规模纳税人减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社保费缓缴等政策优惠

2354.35

846

全县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留抵退税、缓缴税费、六税两费、其他税费支持政策累计实现规模成效

26136.97

4780

(3)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税收征管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税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部门顺应改革的潮流,主动推进“非接触式”办税工作,加强电子税务局导税人员力量,引导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闽税通APP、微信公众号等“非接触式”办税渠道开展线上业务。截止2023年6月底,屏南县税务局自然人代开发票线上办理率79.12%,电子文书送达协议已确认户数2842户次,文书签订率98.54%,电子申报率99.03%。单位纳税人涉税事项总业务量39801户次,线上办理39040户次,涉税事项线上办理率98.03%。同时,积极推广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全力以赴抓好数电票推广上线各项任务的落实,专题研究部署推广工作方案,组建了数电票推广业务应急工作团队、数电票推广办税服务应急工作团队、数电票推广技术应急工作团队、数电票推广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团队。召开数电票上线工作推进会强化协同推进,严格督导考核,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到岗;建立运维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做好相关系统运行保障和安全管控工作。截止2023年6月底,屏南县去“三专”总“三专”户(应推广户)3500户,已推广“纯数电”户数(已推广户)3207户,纯电率(推广面)占比91.63%。

(4)持续创新服务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为了解决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从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转变,屏南县税务局在连续10年开展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分4批次推出81条便民办税缴费服务举措;连续3年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中,先后推出“税惠助益强信心”“助企纾困解难题”“重点护航促成长”3大类12项行动措施;连续3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累计举办税费服务体验师活动36余场次、“走流程 听建议”活动45余场次。目前仍在开展的中小企业服务季活动,支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同时,推动市场主体减负担降成本,着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近年来,屏南县税务局推动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由87项减少至1项,95%以上的税费优惠事项由备案改备查,税费政策执行效率不断提升;持续精简办税资料,减少50%的资料报送和25%的纸质表证单书,实现11大类146个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主动推出财产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整合申报改革,相关税费填报表单总量减少三分之二。在2021年度营商环境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评价中,获得全省第二名和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5)强化信息化建设,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革。屏南县税务局按照上级局部署完成发票电子化改革(金税四期)推广工作,承接好电子税务局衔接推行任务,确保电子发票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统一身份管理平台、征纳互动平台如期平稳上线运行。开展对基层分局的“5C+5R”监控评价工作,规范和提升税源管理分局基础事项管理质效;配合做好社保、医保费“统模式”推行工作;因地制宜谋划开展水力发电、竹木制品等行业征管创新项目。探索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指引,提高全县税收征管水平和税费服务效能。同时,以智慧税务优化便捷服务。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17条措施,细化工作任务,着力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拓展“闽捷办”智慧税务平台及“青年之光”纳税服务站,宣传推广“新三公里办税服务圈”。加大“办税服务站”“24小时自助厅”等便民办税服务点的推广力度,实现税费政策推送率更加精准高效、申报模式更加智能便捷、涉税诉求响应机制更加高效畅通。

3. 聚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本质要求和五个重大原则,带好队伍。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中国式现代化各项部署转化为税收工作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税务干部的能动性,为推进税收现代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1)严管善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千秋基业,人才为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按照上级部署,按时做好干部调整交流等工作。完善绩效考评规则和指标体系,强化用人导向,抓好常态化职级晋升工作,稳妥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编制转轨。持续推进基层分局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分局设置、资源配置和岗责体系进一步优化。发挥一定职级、一定年龄干部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帮助成长成才,激发活力。

(2)淬炼善作,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兴税战略,持续推进素质提升工程,条块结合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拓展业务学习、实践锻炼平台,大力培育综合型、复合型岗位标兵、业务能手,青年才俊、青云英才队伍建设;打破层级、地域界限,推动干部上下、山海互派挂职,全方位促进素质能力提升。推进年轻干部培养,提升税务人员理论水平。深化“青年干部积分激励机制”,给肯干事的年轻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年轻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年轻人以激励,让各个层级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成长成才。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全局47名青年干部被编为4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每月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实现35周岁以下青年理论学习全覆盖。

(3)持之以恒,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屏南县税务局不断深化“政治生态大家谈”“政治机关共同建设”两项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政治机关建设专项活动,要在政治机关建设上走在地方“第一方阵”。开展干部队伍思想状况调查,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职工合理表达诉求。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不断优化指标体系,切实发挥奖优罚劣的导向作用。

(4)以人为本,营造温馨和谐的税务家园。以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细化建设标准、考核指标和保障措施,推进标准化税务分局建设。在此过程中,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的原则,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努力建设成为标杆分局,并逐步推广到全部分局;推进“税星闪耀”计划,开展荣誉升级行动,要结合实际制定创建规划,力争升级现有荣誉、力争取得更多新的荣誉;成立系统工会、团工委、妇联,建设税务“家文化”品牌,培育典型,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打造忠诚担当的税务队伍。2022年,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被评为“福建省五一先锋号”,县局“青年之光”服务队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二、基层税收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税务机关持续丰富完善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任务,从提出税收现代化“六大体系”到完善新“六大体系”至确立“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总目标,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但在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在管党、治税、带队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难点和堵点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党建引领、组织收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税费营商环境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主要有:

(一)落实党的建设方面不够深入严格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个别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存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存在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专题研讨不够深入。部分税务机关存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不够均衡,常态化措施不够到位。

2.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全面从严治党部署不够到位。部分税务机关未及时组织学习总局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发现有关问题的通报。存在上级党委巡视巡察中已发现并通报的问题,反馈的问题整改不够到位。日常监督有关制度不够健全。

3.党建工作制度落实有待提升。部分税务机关及其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规范》学习、宣传和落实存在薄弱环节。结合实际细化落实措施不够,责任分工不够具体明确。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较为单一、质量不高,谈心谈话、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够严格。

(二)组织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1. 增值税留抵税额问题需要长期消化。增值税留抵税额总量规模较高,影响增值税收入增量和增幅,需要在今后逐步消化完成。截至2023年6月底全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期末留抵税额规模达到1.77亿元。如表2-1所示,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留存了较大规模的留抵税额,需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予以逐步消化。

表2-1: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余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清单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行业

期末留抵税额余额

××时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业

3221.05

三峡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604.23

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91.91

××路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130.11

瑞幸咖啡烘焙(××)有限公司

制造业

1891.76

××智联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房地产业

898.88

××恒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840.05

××坤晟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579.57

××合俊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445.3

××华阳新型复材制品有限公司

制造业

393.43

××春旭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382.08

××涌隆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354.6

××香江升辉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房地产业

190.44

××创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133.47

××宝亨通贸易有限公司

批发和零售业

122.22

××金祥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业

114.11

2.重点工业企业的销售、购进金额处于倒挂。销售收入与购进成本对比产品增值率不高,工业园区增值税创税能力较低。以板材生产为主的板式家具出口企业,受制于汇率变动、产品价格竞争、原材料供应、人工费用提高等因素影响,生产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实现税收收入能力仍然比较有限。如表2-2和表2-3所示,时代电子科技、谊邦家具开票金额与受票金额倒挂,时代新材料开票金额与受票金额基本持平,谊邦家具、杉达家具等企业上半年对外销售开票(含出口)金额都出现明显减少。

表2-2:2023上半年全县制造业销售开票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

                                             单位:万元

纳税人

开票

受票

入库税收收入

开票金额

比同期±额

开票税额

受票金额

比同期±额

受票税额

全县制造业合计

330050

73993

39623

296985

15882

35365

2310

××时代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68790

67859

21935

169721

33872

21721

-3241.6

瑞幸咖啡烘焙(××)有限公司

74752

47755

9718

33693

11740

3805

361.3

××时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2872

-47405

2972

40884

-31910

5104

1673.5

××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816

-217

1

10791

-2385

863

177

××谊邦家具有限公司

4460

-387

394

4858

51

611

119.2

××庚茂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4021

1249

523

2422

-171

108

618.2

德茂(××)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3321

783

432

2116

273

262

930

××永锋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

2692

-3409

81

2853

-2680

48

886.8

××杉达家具有限公司

2440

-61

317

2089

696

260

130.3

××华阳新型复材制品有限公司

2213

2133

288

3864

1756

476

-408.7

××朝鑫家居制品有限公司

2183

220

247

2299

440

275

32.6

××新金瑞科技有限公司

2066

1034

0

1061

180

1

1.3

表2-3:2023年上半年全县竹木加工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企业的开票情况表                        单位:万元

纳税人

开票

受票

入库税收收入

开票金额

比同期±额

开票税额

受票金额

比同期±额

受票税额

全县竹木加工、家具制造业合计

23414

1624

2438

13870

2758

1653

966

××谊邦家具有限公司

4460

-387

394

3784

331

475

119

××杉达家具有限公司

2440

-61

317

1415

400

177

130

××朝鑫家居制品有限公司

2183

220

247

1851

507

226

33

××泰华工艺品有限公司

1776

-411

231

871

-188

97

143

××百诚工艺品有限公司

1760

328

18

296

53

36

5

××友善家具有限公司

1669

598

217

1044

361

109

79

××佰艺达宇家居有限公司

1421

465

167

519

111

61

78

××中和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1224

1224

159

1169

1169

137

3

××广盛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1189

-329

92

850

-78

103

47

××康微家居有限公司

1041

158

136

357

-27

42

87

××碧全工艺品有限公司

996

158

82

509

243

42

15

××众鑫福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735

558

96

582

384

74

20

××宝鑫工艺品有限公司

521

-33

51

45

7

6

37

(三)税费优惠政策显失公平

1.增值税优惠政策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收入在临界点前后享受政策差别较大,税负不公。如两家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收入分别A企业100000元和B企业100001元,则A企业没有达到起征点,不需纳税。B企业超过起征点上限,全额计税缴纳增值税1000元,虽然A、B两企业销售收入仅1元之差,但缴纳的税金相差1000元,税收边际效应明显。二是增值税起征点的标准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差异和行业差异。现行增值税起征点是统一的,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差别较大,而建筑安装业的规模化营业收入标准是零售业的10倍,这种“一刀切”的起征点政策状况显然是不合理的。

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局限性较大

通过提高应纳税所得额标准来扩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支持,有局限性。以某县2022年度数据为例,“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有102户,“1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有3户,“3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5户,显然,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大部分企业仍就是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以内档的企业,甚至是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档成为享受的主体。表明继续提高减按一定比例征税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对大部分小型微利企业意义不大,仅有少数企业享受到好处。且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采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减按一定比例征税标准, 未考虑不同行业之间盈利水平的差异,有失公平。

3.个人所得税政策修订还有空间

费用扣除标准5000元/月临界点前后享受政策差别较大。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增加八项专项附加扣除,税目多,政策变动大,计算繁杂,加大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工作量,且每月5000元费用扣除标准加之八项扣除费用后存在征与不征边界点,产生税负不公的现象。

4. 降费力度比较单一

降费是指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或减按50%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但对一般纳税人享受不到优惠政策,造成同一行业或不同规模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不一致,负担不公。同时,降费还指社保费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但是个人缴费部分费率没下降,降费的设计还有缺陷。

(四)税费治理体系仍然有待加强

1.税收监管比较薄弱

新经济跨区和虚拟经营“一址多照”的经营户,给传统的税收管辖权带来极大冲击,收入性质厘定不清,纳税主体无法辨识,税源监控困难,造成税款流失。同时,存在部分企业税法意识淡漠,投机取巧,妄图钻税收监管漏洞 ,也造成税款流失,甚至可能在缺乏真实业务的情况下,采用虚假手段,非法代开、虚开发票,产生涉税风险,扰乱税收征管秩序。

2.传统征管手段难以适应新经济业态税收管理的需要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以账控税”“以票控税”对于电子化线上交易的便利性较差,线上交易收入采取传统的手段就难以控管。如百度、腾讯、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平台企业,对于大多消费者也不会要求开具电子发票,这为销售方隐匿收入提供了可能,业务的真假虚实无从考证,税源监管成为真空地带。

3.纳税信用评价制度有待拓展

目前虽然已经建成了全国统一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并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纳税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但随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至税务部门,纳税信用评价有待拓展至缴费领域。

4.风险防控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税收领域、个别重点地区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依然猖獗,对逃避税问题多发的行业、地区和人群的风险防控和监管水平有待于提升。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常态化高压态势还未形成长效机制,依法诚信纳税还没有得到有效普遍遵从,“空壳企业”虚开发票、“假报出口”骗取退税依然频发高发,损害税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和市场秩序。

(五)数据管税不够简便高效

1.数字化智能化机制手段不善

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应用系统多、耦合紧、升级频、运维难等现实问题,金税三期尚未有达到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将分散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人工+智能”融合度不高,信息化管理体制的一体化、规范化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税收数据的管理体系、应用机制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2.税收数据分析应用不便

税收大数据是税务部门的“金山银库”,但目前仍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同步或重复、数据不关联等问题,给后续的综合分析、应用带来不便。

3.税收数据信息获取不高

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要依托大量税收数据来支撑。目前,金税三期工程实现了各级税务机关的数据共享,但与政府及其他部门取得第三方数据还为数不多,合作程度不高,如何掌握税收征管海量的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分析,实现数据管税成为国家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税费服务不够优质便捷

1.政策红利落实还不够及时。实施重大税收改革时,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布有时还滞后于征管操作办法的出台,优惠政策宣传不够精准,享受方式仍有待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落实的及时性,政策红利未得到完全释放。

2.纳税人缴费人减轻负担不够到位。纳税人缴费人资料重复报送仍有发生,部门间数据共享沟通协调不到位,容缺办税制度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办税缴费负担仍需进一步减轻。

3.电子税务局办税缴费辅导推广不够普及。仍有部分办税缴费事项必须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以表单为载体的传统申报较为复杂,填写难度较大。如企业所得税季度(或年度)申报表,填表复杂,计算难度大,申报更是繁琐。

4.业务办理次数时间不够减轻。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与纳税人缴费人的期待相比,单税种按月或按季申报多,纳税缴费次数和时间仍有压缩空间。

5.提供纳税服务创新手段不够多样。纳税服务仍然较为格式化、无差别化,无法满足纳税人缴费人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6.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不够健全。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和税费争议解决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诉求反应有效收集、快速响应机制和及时反馈渠道尚未完全畅通。

(七)队伍组织能力与素质提升不足

1.岗责体系不够完善。当前税务系统队伍大、层级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税务干部队伍大约占整个公务员队伍的1/11,带好队伍是各级税务局党委的重要职责。税务部门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有效激励了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但仍存在纵向各层级和横向有关部门职能不够优化、岗责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2.干部能力素质不够均衡

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均衡问题仍较严重。年龄分布两头重,中间轻,80后干部断层十分严重,整个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当前,大数据、智能化税务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税务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梯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现有人才队伍思想认识、知识储备、高层次人才储备还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3.税务执法能力水平不够匹配

现行岗责体系和人力资源还无法与征管体制改革、社保非税收入划转、智慧税务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带来的新要求相匹配。实务中,干部的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亟需予以优化。

4.税务绩效导向作用不够明晰。绩效指标仍有待进一步量化,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提升,与执法、服务与监管等业务仍存在脱节。特别是数字人事年终考评得分,合理性明显不公,与日常的工作业绩存在很大的差异,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有力。

三、推动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事业,税收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以“抓好党务、干好税务、带好队伍”新征程税收现代化总目标为抓手,着力将税收工作置于改革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大胆探索,狠抓落实,加快推动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谱写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一)党建引领改革更加坚强有力

1.要扛牢主体责任,狠抓贯彻落实。税务机关要抓好党务,加强党的领导,以更大作为践行“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政治定位。深入学习研究,狠抓贯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厚植严的氛围,推动税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配套落实办法,细化任务分工,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工作要求,深入基层访实情、办实事、解难题,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2.要有序统筹推进,务求取得实效。按照全国税务系统加强县级局政治机关建设“县局主建”工作要求,坚持机关带系统,县局机关基层党组织带头抓好贯彻落实,为基层税务机关树标杆、做表率。要坚持党建示范点驱动,各基层局及时研究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措施,创建若干个党建示范点(项目)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工作法优秀案例。要坚持先进典型促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强化学习宣传,发挥身边榜样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3.要坚持融合贯通,深化成果运用。各基层局党委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主题教育、“示范带动 百局争先”政治机关建设工程、“基层建设年”活动、“政治生态大家谈”“政治机关共同建”专项活动,以及税务“家文化”建设和标准化分局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制度体系和“135”党建联盟品牌优势和作用,做到各项工作横向联动、协同互促、一体推进,把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凝聚成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教育管理监督作用的强大动力,推动税务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统筹有序化解组织收入压力

强化组织税费收入,在聚焦提升税费收入质量上下功夫,既要完成好组织收入任务,又要严守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统筹安排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

1.组织有序地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针对增值税留抵税额需要消化的问题,要合理化解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地方财政的压力,进一步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特别是大户办理留抵退税的企业,大力引导在“自愿”、有计划申请办理留抵退税。同时,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要科学制定工作预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做好详细台账,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财政承受能力、解决途径等情况,有计划地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

2.合理安排企业购销计划任务。针对重点工业企业的销售、购进金额处于倒挂问题。由政府牵头加强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的调研,对照开展企业政策支持工作,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准服务质量;同时积极主动对接联系和争取本地重点工业企业的所属总部公司的销售战略支持,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增值率和市场占有份额,提升企业的税源收入规模效应。避免出现开票金额与受票金额倒挂或基本持平,提高销售收入与购进成本对比产品增值率,增强工业园区增值税创税能力。

(三)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将继续依法依规征收税费,不折不扣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1.公平税负,优化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由起征点改为免征额。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针对小微企业销售额没有达到起征点或没有超过免征额的,免征增值税。避免小微企业在起征点前后增值税税负差别过大、畸轻畸重。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行业增值税免征额额度。确保免征额标准能够覆盖本行业大部分小微企业,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免征额标准的优惠政策,避免行业税负不均。

在此基础上,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征收率。在同一行业中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都产生税负不均,为了公平税负,让更多小微企业适用低税率的优惠政策,以减轻税负,降低成本,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将现行增值税1%的征收率再予以适当降低,促进税负平衡。

2.简化税制,加大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力度。提高对微型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力度。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由2010年的3万元提高到现行300万元,但政策享受的主体——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企业的优惠幅度并未提升。因此,建议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微型企业直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型企业直接简化减按2.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降低税负,简化费用扣除标准直接改为免征额。在实务中,费用扣除标准本质是免征额的概念,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和专项附加扣除后的超过部分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额,没有达到标准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但在习惯上很别扭也拗口。建议将费用扣除标准直接改为免征额,简化税制,便于操作。

4.统一费率,减轻企业和缴费人的负担。无论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统一费率,对所有企业免征或减按50%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促进一般纳税人企业也能享受到降费的优惠政策。二是为减轻企业个人缴费的负担,在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的基础上,应降低个人缴费部分费率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基础上,降低个人缴费负担水平。

(四)税费征管更加规范严密

1.加强税收监控管理

一是强化税务登记。运用信息化技术支持网上登记,采用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等手段,提供远程网上自助登记服务。建议对“一址多照”“一人多证”和同一行业类似多证以及异常户开展核查,夯实户籍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引导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提供完整可靠的经营数据,规范行业运作,提升税法遵从度。三是组建团队利用大数据开展数据分析、风险预判和风险应对,并实施纳税核查、评估,及时防范业务造假、发票虚开等违法行为,规避税收风险。

2.创新税收征管方式

随着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传统的征管方式“以票管税”“以账控税”已不适应新经济业态发展需求。税务机关要适应新的征管体制,创新征管理念,加强大数据管理分析力度,依托金税三期(过渡到金税四期)征管信息系统,借助财政、发改、工信、市场监管、金融系统等部门的大数据平台,采取“数字管税”新模式,全流程采取闭环管理,分析业务的真实性和收入的准确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3.强化动态智能风险监管

一是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健全纳税缴费信用评价制度,对纳税缴费信用高的市场主体给予更多便利。三是健全实名办税缴费制度,实行纳税人缴费人动态信用等级分类和智能化风险监管,以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四是健全“数据集成+优质服务+提醒纠错+依法查处”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人税费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对高收入高净值人员的税费服务与监管质效。

4.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事项

一是对逃避税问题多发的行业、地区和人群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有效防范逃避税。二是加大防控和监督检查力度,打击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转移利润以及利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和关联交易等逃避税行为。三是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及发票管理系统对发票进行验证和监控,对虚开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事前做好防范。四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功能,有效打击“假企业”虚开发票、“假出口”骗取退税、“假申报”骗取税费优惠等行为,保障国家税收安全。五是对涉税违法案件,依法查处曝光并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五)数据管税成为智慧税务重要手段

税务信息化不断迭代升级至金税三期,即将全面实施金税四期,解决了税务部门征税和纳税人缴税电子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发展数据化、智能化阶段,数据化阶段就是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为税收征管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智能化阶段就是新一轮征管改革,提出建设“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要加快推进税费信息的智能归集和自动分析,稳步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建立税务部门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1.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为税收治理构建“数据基础”

建设“智慧税务”,就是要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从“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转变。提升税务部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推进涉税数据线上线下有机联通,带动税务执法、服务与监管制度创新、业务变革,实现对纳税人缴费人行为的自动性分析管理、对税务人员履责的全过程自控性考核考评、对税务决策信息和任务的自主性推送。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税收数据的生产价值,实现数据资源融合、联动,打破各系统、各业务模块的数据壁垒,让数据通起来;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让数据活起来;提供更多跨数据源的数据服务,让数据动起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

2.共享平台应用为税收大数据挖掘“数据潜能”

一是健全完善税收大数据云平台,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推进与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各类系统数据向大数据云平台集成,规范管理已集成的各类数据,夯实大数据基础;不断优化数据服务功能,丰富云平台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分析工具;持续推进与外部门数据共享,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促进跨领域跨部门合作,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逐步建成税务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依法保障涉及税费所必需的信息获取,打造规模大、价值高、颗粒度细的税收大数据,有效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三是要加强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使其成为税收更好地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助推器。四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房地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应用,并拓展在涉税信息共享等领域的应用。

3.数据信息获取为税收现代化推进“数据管税”。为了夯实企业税务登记制度,税务部门要加快运用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税收信息数据库,形成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制度,实现多方信息共享,推进“数据管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要靠大量税收数据来支撑,发挥税收数据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强化税收数据共享是税务机关协同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现行税务部门推广的金税三期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税收数据信息共享。随着大数字技术的快速变革,税收管理对数据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数据管税”将成为现代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

(六)税费服务更加优质便捷

“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贯彻税收征管改革的实质要求和重要方向,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把服务理念有机融入到 税收征管各个环节,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征纳成本明显降低。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将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标准更加统一、内容更加规范、方式更加多样、途径更加便利、需求更加契合、服务更加精准的精细化和差异化税费服务,促进办税更加便捷高效。

1.税费优惠政策实现直达快享。一是建立完善征管操作办法与税费优惠政策同步发布、同步解读制度,增强政策落实的及时性,在聚焦服务市场主体上下功夫,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二是精简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确保便利操作、快速享受、有效监管。三是实现依法运用大数据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税费优惠政策发布后,通过税务总局云平台确定纳税人缴费人清册,并通过征纳互动平台主动精准推送,帮助提醒纳税人缴费人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促进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2.纳税人缴费人负担减轻。通过信息系统采集数据,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纳税人缴费人资料重复报送。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拓展“容缺纠错”办理事项,扩大涉税资料由事前报送改为留存备查的范围,切实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

3.办税缴费模式全面优化升级。一是已实现企业税费事项能在网上办理,个人税费事项掌上办理。二是已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不断拓展“非接触式”“不见面”或“在家里”办税缴费服务。三是改变以表单为载体的传统申报模式,2023年基本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数据、自动计算税额、自动预填申报,纳税人缴费人确认或补正后即可线上提交服务。

4.业务办理次数时间持续压减。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力推行税费种合并综合申报,依法简并部分税种征期,减少申报次数和时间。同时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间,扩大部门间数据共享范围,加快提速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事项,实现税务部门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

5.智能个性服务成为服务主流。全面提升12366税费服务平台,加快实现24小时智能咨询服务,全面实现全国咨询“12366服务热线一线通答”,服务平台咨询的税费问题,能够直接解答的即时答复,无法直接解答的分类转办责任部门限时办理,并反馈纳税人缴费人,一次性给予解答,避免纳税人缴费人重复问、多头查。同时运用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识别纳税人缴费人的个性需求,精准提供线上服务。持续优化线下服务,更好满足特殊人员、特殊事项的服务需求。

6.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建立健全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和税费争议解决机制,打通诉求反应有效收集、快速响应机制和及时反馈渠道。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税收事先裁定相关制度,规范受理、处理、反馈工作流程和方式,给企业吃上“定心丸”。三是建立健全纳税人缴费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依法加强税费数据查询权限和留痕管理,严格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及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严防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四是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度,进一步促使税务执法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依法行政能力,确保以铁的纪律为个人信息安全构筑铁一般的保障。

(七)严管善待推进人才强税战略

税务组织体系建设是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新一轮征管改革不断推进,不仅按要求精简了各级税务局和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事业单位,而且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良好效应日益彰显,同时随着智慧税务的建成和使用,必将会带来和驱动一系列组织、流程、岗责的优化调整再造,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干部队伍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和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优化部门职责完善岗责体系。智慧税务建设将倒逼业务流程重构,促进优化机构职责和资源配置。通过强化基层税务局在日常性服务、涉税涉费事项办理和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职责,适当调整全局性、复杂性税费服务和管理职责。同时横向优化党务、政务、业务之间以及征管、纳服、稽查等内设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加强人力资源配备,有计划地适当向风险管理、税费分析、大数据应用、外部稽查、内部督审及基层分局等领域倾斜,使岗责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现代化建设相匹配。

2.严管善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在高质量建设和应用学习兴税平台的同时,促进学习日常化、工作学习化。在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更加科学设置职位和资格条件,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大数据、税务、账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国民经济等相关专业的人才招录规模和比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税务执法队伍。落实“人才工程育俊杰”要求,形成“学、干、炼、用”一体化人才发展机制。优化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结合梯次配备,建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不断拓展成长空间。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税务领域的实践运用,力争将涉税争议化解在初期、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加大青年队伍和各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青年人才生力军的作用,让年青人的朝气锐气更好注入税收事业中。

3.淬炼锻造提升队伍履职能力

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必然对税务干部队伍执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合理划分业务职能,科学界定岗位职责,健全闭环管理机制。要加大公文写作、风险管理、稽查评估和基层税务分局管理人员的强化培训,对一些专业性强的评估、清算、核查要开展专业化集训和实务模拟演练操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深入推进稽查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跨区域稽查机构设置,选优配齐稽查干部、增强稽查工作力量,为健全税务监管体系、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加强税收现代化建设打造税务铁军。

4.严格考评提升工作质效。加强税务部门内部的考核管理监督,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按照“绩效管理抓班子”和“数字人事管干部”要求,考核指标设置突出政治导向、落实导向、改革导向,更加公平合理,逐步形成成熟定型的税务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对税收工作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要在实现税务执法、税费服务与监管行为全过程记录和数字化智能归集基础上,推动绩效管理渗入业务流程、融入岗责体系、纳入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考评,强化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促进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课题组成员:高涛  谢义标  林德岁  巩巧萍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加强高收入高净值人群税收管理研究
下一页:区域经济协调视角下地方税收安排的思考——基于福建10年税收与经济指标观察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