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论坛
聚焦支持稳定制造业,巩固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
日期:2022-11-17    来源:泉州市税务学会   

 

柳璐菁

 

【摘要】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的税种,对制造业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制造业企业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增值税对制造业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出发,分析疫情对制造业从不同领域造成的冲击,结合已有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探寻多样化的增值税制度优化方案。

【关键词】制造业  供应链  增值税制度  减税降费  新冠疫情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制造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产业链供应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优化增值税制度等方式,稳定制造业,尤其是更容易感知到经济波动的小微企业,对他们加以扶持,以确保《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推进。

一、增值税对制造业的影响

在我国,对制造业企业影响最大的税种莫过于增值税。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对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增值税会通过税率、改革、优惠政策等多方面对制造业产生影响。

(一)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的影响

增值税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税种,其对制造业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增值税税率不同对制造业的超额负担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若改为统一税率,反而有可能引起增值税对制造业的超额负担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在不同行业中的转嫁是不同的。在制造业中,增值税主要是转嫁给劳动和资本,对消费者的转嫁率是最低的,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到减税效应对增值税转嫁的影响。

(二)增值税改革对制造业的影响

我国曾经多次进行税制改革,距今较近的有营改增营改对制造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虽然在营改增之后,第二产业的产业链增值税税负有微弱上升,但是从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产业链税负实际为下降。

营改增之后,我国还进行了两次增值税改革,进行税率的简并和下调,2018 年和 2019 年的增值税税率下调均提高了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改善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状况 ;2019 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作用要大于 2018 年。增值税改革对制造业税负有着显著影响,第一、在面临全球经济下行、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背景下,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起到了减轻负担,盘活企业现金的作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将制造业细分为 31 大类行业后,28 行业的实际税负率下降。第二、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增值税的抵扣范围,让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发布过很多减税降费政策,其中以对制造业影响较大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例。留抵税额,是纳税人已缴纳但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我国过去一直实行留抵税额结转下期抵扣制度,仅对出口货物服务对应的进项税额,实行出口退税。近年来,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开,进项抵扣范围不断扩大,纳税人的留抵税额呈现总量越来越大、涉及纳税人越来越多的显著特点。留抵退税政策减轻了企业特殊时期经营的资金压力,有效补血企业现金流;间接上促进企业改进产品工艺,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广延与集约边际、多种具体形式均具有负面影响;分样本来看,税收负担对中小企业、非出口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分税种来看,增值税负担的负面影响比企业所得税负担更为严重。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杜绝税收征管与执法中的歧视性因素、提升营商制度质量,将对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二、新冠疫情以来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虽然没有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爆发之时,我国因为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社会的各方各面受到的冲击那么大,但是产业链供应链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总的来看,泉州2018-2021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9%、7.8%、2.8%和8.1%,因此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泉州经济受到的冲击较大,虽然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增长率较之往年大幅下滑,而在2021年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泉州的经济增长回到正轨。以下主要是分不同的视角,从泉州近几年的劳动力、供应链、投资、消费等角度出发,分析新冠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

(一)从劳动力角度出发

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阶段,虽然《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在逐步展开,但是劳动力仍然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企业的员工容易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一旦突发聚集性新冠疫情,停工停产也是在所难免的,企业也只能被迫停摆。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就会出现产能下滑,甚至因为交货日期的不确定性导致订单的数量出现滑坡。

(二)从供应链角度出发

2018-2021年泉州的货物运输量分别为31259万吨、35827万吨、30887万吨和34647吨。货物运输量在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之时,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虽然在2021年实现了增长,但是仍然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货物运输量,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供应链在面对新冠疫情时的萎靡,即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018-2021年泉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853.7亿元、2111.8亿元、1970.8亿元和2616.5亿元。可以明显看出外贸进出口总额20182019年的稳定增长,2019至2020年出现下滑,2020年-2021年则增长32.7%,涨幅较为明显。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我国一旦出现聚集性爆发新冠疫情,通常会导致一个城市停摆,同时也会波及到周边的地市。这就使得制造业产品的流通受到阻碍,无法像以往一样正常流通,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也让制造业企业稳定收到订单成为奢望。在新冠疫情初期,进出口产品十分困难,但是随着国内新冠疫情情况逐步平缓,虽然国外新冠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但是进出口产品的情势有所回温。所以新冠疫情对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三)从投资角度出发

2019年泉州制造业的项目投资增长率为8.6%,2020年则为-3.3%,可以看出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所以会使得社会上的投资行为减少,在这种大趋势下,制造业也受到波及。因为制造业通常都是重资产的企业,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较之其他行业更为高昂,在新冠疫情之下更是难以吸引到较为大额的投资,对制造业的投资便会变少。

(四)从消费角度出发

 

2018-2020年泉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分别为101.5、102.3和102.5,虽然每一年都在稳步上升,但是2020年的涨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2018-2020年泉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3273元、25447元、25161元和28272元,可以看出群众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水平在2020年出现下降,在2021年疫情防控较好的形势下增长率恢复正常。2018-2021年泉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088元、39155元、40772元和44331元,虽然2020年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保持上涨态势,但是增长率下滑严重。因此不难看出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因为隔离等原因,导致群众出行变少,如餐饮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萎靡,需求端的需求减少之下,自然会影响到供给端的制造业,这会导致制造业收到的订单下降。而且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不及预期,导致居民消费水平降低,也会直接导致制造业生产受限。

三、已经实施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

减税降费是帮助制造业企业困解难的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推出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与制造业关系较大的有以下几项。

(一)出口退税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9号》文件通过完善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优化出口退(免)税备案单证管理、完善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政策、精简出口退(免)税报送资料、拓展出口退(免)税提醒服务、简化出口退(免)税办理流程、简便出口退(免)税办理方式、完善出口退(免)税收汇管理等方式,为出口企业减负担、增便利、添活力。这项政策能让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流程变得更为简便,起到稳定供应链、保障产业链的作用。

(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今年以来,出台了多条与增值税留抵退税有关的政策,有《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7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9号》和《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1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4号》文件,这些文件通过扩大留抵退税享受行业、留抵退税享受人群及加快留抵退税进程等方式,以扩大留抵退税享受范围,为更多的纳税人提供税费优惠制造业的重资产性质,使得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极大,留抵退税能让制造业企业提前提取购置资产的进项税额,以充实企业的现金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三)税前扣除优惠政策

《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公告2022年第16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2号》文件通过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和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对企业进行减税降费,困解难。

(四)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公告 2022年第2号》文件通过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等税费进行延缓缴纳,这项政策能补充企业现金流,为现期经济下行形势下的企业提供扶持和帮助。

(五)平抑新冠疫情影响政策

福建省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泉州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闽发改综合〔2022〕185号),明确对泉州市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的工业中小企业,可申请免征其2022年度3个月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通过减免房土两税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更多帮扶,让制造业的生产环节更快地回到正轨。

通过发布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暂停预缴增值税政策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以及延续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维持供应链稳定和刺激消费的增长,保障制造业企业的需求端稳定,以此促进制造业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总结及建议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深远,从劳动力、供应链、投资、消费等多个角度对制造业造成打击,使制造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推进与实施。但是我国已经从多个方面来尽量减少新冠疫情对制造业的打击,其中与税收政策有关的政策也是多种多样,以便让企业顺利从新冠疫情中复工复产,保质量,增产量。因此优化增值税制度,以支持稳定制造业,巩固产业链供应链,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从增值税的税率来看,我国的增值税多档税率较为合理,若统一税率虽然可能会在征管方面降低一定的成本,但是统一税率无法降低增值税给企业造成的超额负担,反而会提升企业的超额负担,很可能会导致得不偿失。13%的增值税最高税率虽然在国际上业已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而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近两年来的增值税税率更是从3%下调到1%,再到免税。从税率的角度来说,增值税的税率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进行降低,无法再次通过降税率的方式为制造业提供活力。不过当前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10%左右提高到20%以上,我们要探寻如何让财政支出对研发创新进行反哺,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能力,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增值税制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可能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或企业无法完全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征管措施。因为技术限制,我们当今仍采用以发票管税为主的征管措施,虽然该项措施有很强的防控企业偷逃税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会导致企业获取有效增值税发票的难度增加,进项抵扣也存在不少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征管制度和提高系统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减小征管过程中的摩擦,起到增值税减税的作用,尤其对制造业企业更是如此。制造业企业在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化增值税征管制度,对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进行完善,便利企业进项税额的抵扣,能为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提供更多的活力。

从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今年以来,我国通过推出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从多个方面对制造业企业乃至小微企业进行税收减免以及税款的延缓缴纳,让制造业企业能够享受到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不过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需要注意避免减税造成的税收收入大幅下降,以致于增值税减税无法可持续进行,应采取相配套的措施冲抵增值税减税的影响。现在的增值税减税降费政策仍然以普惠性的减税降费为主,这就会导致有一部分类型的企业会无法享受到增值税减税降费政策,甚至有可能会增加税收负担。需要由普惠性减税降费转换为以激励创新、纾困济难为核心的结构性减税降费,这样也可以降低增值税减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增值税减税降费政策都是针对小微企业而发布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减税降费政策能促进制造业小微企业成本的降低、投资规模的加大、就业的增加,但是对于研发投入效应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却非常小,这两者对中国制造能否转向中国智造尤为关键,所以我们仍需考虑以合适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效率。

从增值税的性质来看,增值税是一种间接税,是一种具有累退性特点的税收。当前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税收改革,宏观税负在2020年为15.2%,较之2015年已降低三个百分点,但是直接税税占税收收入比重仅为37.2%,虽然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但是占比仍然偏低。增值税作为间接税中最为重要的税种,需要进一步进行税收调整乃至改革,需要逐步完善间接税体系,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等,适时地进行轻流转总所得的税制调整,以更好地实现税收公平。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南安市税务局)

 

 

【参考文献】(略)

 

 

 

 

-2-

 

上一页:借鉴国外税收管理经验 加强我国跨境无形资产税收管理工作
下一页:国际视角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征管配套措施的探讨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