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福 肖文倩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既能产生当期效益,又能带来远期增量。本文用福建省“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增速、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以及税收指标,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经济类型和区域发展等情况,发现福建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为全方位推动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政策意见。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 经济高质量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税收数据
一、引言(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福建省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重要理念,以及赋予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使命。2021年1月,福建省省长王宁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是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因此,“十四五”时期福建省各方面都在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基础上,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寄予更高的期望,在两个五年规划交界的此时间点上,亟需梳理发展现状,找出高质量发展超越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十三五”以来,福建省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GDP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未来的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基础。其一方面可以弥补因折旧和技术落后而淘汰的生产能力,即维持简单再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增加未来时期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实现扩大再生产。因此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数据微观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预期与发展信心,宏观上可以看出产业的未来增长预期与结构分布。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背景下,通过梳理“十三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重点经济的发展,分析存在问题,为“十四五”时期福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研究高质量发展超越内涵方面。陈学军(2010)指出福建省经济的主要因素包括进出口、消费、投资三大动力因素,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双向因果关系,并且提出经济增长拉动的同时,也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王竹君,任保平(2019)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到一定阶段,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资源配置问题,传统经济的局限性凸显,要大力运用创新驱动力,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升市场竞争力。赵晗彬(2020)认中国各省都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途径,要树立竞争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区域增长极,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中心化产业集群。
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意义发面。潘黎霞(2011)指出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分析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产业差异、收益差异以及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聂高辉,蔡琪(2017)通过研究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城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运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实证分析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并且分析得出关键影响因素。邱东阳,彭青青,赵盼(2019)认为,就固定资产投资而言,特别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创新驱动力。
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高质量发展方面。聂高辉,蔡琪(2017)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换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与社会总产出成正向相关性,投资作为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陈一(2020)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生产性资本形成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长期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李斌(2020)通过研究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趋势、效率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增量与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陈金坤(2021)通过研究得出经济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质量相关关系。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且可以看出固定资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相关。但是较少文献将固定资产数据,特别是相关税收数据,与高质量发展超越相结合。因此,本文希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二者的关系,并基于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数据视角,对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进行探讨,以期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政策建议。
三、相关概念
(一)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概念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包括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力优化、风险可控、共同富裕及环境优化等。福建省在“十三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成就上,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进一步的要求,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目标与新局面。
(二)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税收数据的概念
1.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这是增加固定资产的重要手段,并且直接促进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传统的国家经济统计数据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特定指标,以反映投资的影响。固定资产的投资金额以货币形式表达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比例和方向,以此可以侧面映射出社会未来的生产力与企业界信心,预测经济的趋势与走向。
2.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数据含义
固定资产的税收指标主要体现在增值税进项抵扣税额,抵扣的金额可以反映侧面反映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其中,政策变化如经过以下重要时间点的变化。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直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后,纳税人取得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以及之后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分期进行抵扣;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纳税人新购进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本文通过固定资产税收数据,即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税额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各方面情况。
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作用机理
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总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决定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起着指导性作用。一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与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肩负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它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总量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总值的影响不仅是当期的存量,还有远期的增量,因此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当期,还有未来几年甚至更久远的影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总量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具有很强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体量大、关联性强的特点,可以直接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决定了总投资水平,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企业与投资者的信心与预期提升,推动投资扩张,影响经济增长。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发展。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分布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其次,固定资产投资指引重点行业发展,例如在新发展理念下,重点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行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则需加大5G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等固定资产投资;最后,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增加产量,提升生产效率,改造升级相关技术,增强企业投资者信心,进而加大相关领域再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域分布影响经济区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域分布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以及结构,利用固定资产的空间分布,可以提升经济聚集效应,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各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市场广阔等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化为载体,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
根据传统C-D生产函数Y=AKαLβXθ ,影响经济发展Y的变量主要有A——技术进步、K——资本投资、L劳动力投入、X——进出口与贸易,其中选取可量化的后三项因素,分别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就业年底数、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三项指标对应。本文将生产函数内涵延伸,经济发展不仅指的是经济总量的扩大,也是经济质量的提升。在实证分析中经济发展指标Y分为两项,分别是经济增长用GDP总量表示、经济发展结构用产业结构表示(三产业占GDP比重)。
另外,在数据处理上剔除通胀、价格变动等因素分别采用实际GDP与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实际GDP利用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均以2001年为基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年=100),亦均以2001年为基期。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运用SPSS软件分别就Y为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为因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就业年底数、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如表2-5所示。结果表明,对于经济总量来说,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的显著性均远小于0.05,二者与经济总量关系密切 ,但是全社会就业年底数显著性大于0.1,无法证明二者相关性;对于产业结构来说,三者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特别是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远小于0.05。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福建省经济发展质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密切相关性关系。
表1 2001-2019年福建省经济、产业及就业相关数据
年份
|
实际GDP
(亿元,以2001年为基期)
|
产业结构(三产业产值/GDP)
|
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2001年为基期)
|
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千美元)
|
全社会就业年底数(万人)
|
2001年
|
4072.9
|
40.56%
|
1172.91
|
22629520
|
1677.79
|
2002年
|
4488.336
|
39.82%
|
1169.39
|
28397370
|
1711.32
|
2003年
|
4981.374
|
39.76%
|
1270.62
|
35325530
|
1756.71
|
2004年
|
5569.554
|
38.70%
|
1547.25
|
47527013
|
1814.03
|
2005年
|
6374.704
|
39.39%
|
1906.17
|
54411187
|
1868.5
|
2006年
|
7371.41
|
40.30%
|
2363.05
|
62659633
|
1949.58
|
2007年
|
8596.359
|
41.31%
|
3157.75
|
74447381
|
2015.33
|
2008年
|
10528.6
|
40.70%
|
4540.73
|
84821068
|
2079.78
|
2009年
|
12276.41
|
41.71%
|
5103.53
|
79649592
|
2168.86
|
2010年
|
14144.22
|
40.18%
|
6436.83
|
108783289
|
2241.59
|
2011年
|
16847.81
|
39.68%
|
8707.47
|
143522428
|
2459.99
|
2012年
|
19978.24
|
39.79%
|
9940.62
|
155937960
|
2568.93
|
2013年
|
22411.68
|
39.79%
|
12452.34
|
169320901
|
2555.86
|
2014年
|
24731.68
|
39.78%
|
15388.75
|
177407841
|
2648.51
|
2015年
|
27161.95
|
41.58%
|
17868.84
|
168845931
|
2768.41
|
2016年
|
29072.34
|
43.16%
|
21301.38
|
156826190
|
2797.03
|
2017年
|
32007.76
|
45.32%
|
24538.64
|
171020040
|
2805.74
|
2018年
|
36651.32
|
45.13%
|
27710.68
|
187407290
|
2791.37
|
2019年
|
41589.39
|
46.46%
|
29895.96
|
193111151
|
2781.26
|
表2 福建经济总量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方程结果

表3 福建经济总量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方程各因素结果


表4 福建产业结构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方程结果
表5 福建产业结构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方程各因素结果

五、从固投税收数据看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趋势[2]
(一)增强创新动力源
如图1所示,福建省战略新兴产业、三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扣税额增长迅速,增速在2019年稍显放缓增长后,2020年增速有明显提升;2021年战略新兴产业、三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0.16%、31.97%,依旧保持高增长优势。2016-2020年期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抵扣税额以及户数总体都呈现逐年上升且增速成倍增长的趋势,2021年上半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1.74%,企业增加2841户。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潜力巨大,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化相互协调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另外,科技创新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格局,指引企业变革方向,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为高质量发展超越创造直接条件。
表6 2016-2021上半年福建战略新兴产业等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战略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战略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扣税额(亿元)
|
三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三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扣税额(亿元)
|
2016年
|
1358.92
|
196.11
|
166.52
|
24.89
|
2017年
|
3182.98
|
488.93
|
397.45
|
59.62
|
2018年
|
4013.99
|
576.46
|
480.70
|
64.63
|
2019年
|
4237.21
|
491.14
|
581.27
|
61.11
|
2020年
|
4938.26
|
526.70
|
771.93
|
70.97
|
2020年1-6月
|
1956.18
|
209.57
|
289.14
|
26.90
|
2021年1-6月
|
2937.50
|
320.74
|
381.59
|
38.01
|
(二)夯实产业基本盘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可抵扣税额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018-2020年增速逐年下降,可抵扣户数先减后增,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可抵扣税额分别同比增长36.52%、44.64%,可抵扣户数增加12.59%。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并趋于稳定增长。如图2所示,从2016-2020年三次产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占比重来看,一产业固定资产极少,仅占累计总额0.23%,而三产业占累计总额59.09%,比二次产业高出1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下,随着过剩产能的淘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产业投资占比低于三产业,三产业投资比重持续上升,引领作用增强。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市场经过停工停产后开始逐渐复苏,并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产业的市场需求正逐步扩大。

图1 2016-2020年福建战略新兴产业等固定资产投资
表7 2016-2020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可抵扣税额
|
发票金额(单位亿元)
|
专票税额(单位亿元)
|
专票户数(万户)
|
年份
|
数额
|
增速
|
数额
|
增速
|
数额
|
增速
|
2016年
|
3581.02
|
/
|
491.43
|
/
|
12.7
|
/
|
2017年
|
9069.50
|
/
|
1302.62
|
/
|
22.6
|
/
|
2018年
|
12970.96
|
43.02%
|
1570.32
|
20.55%
|
22.7
|
0.68%
|
2019年
|
15775.65
|
21.62%
|
1519.51
|
-3.24%
|
20.0
|
-11.89%
|
2020年
|
17769.45
|
12.64%
|
1596.53
|
5.07%
|
21.0
|
4.64%
|
合计
|
59166.58
|
/
|
6480.41
|
/
|
98.99
|
/
|
表8 2020、2021上半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可抵扣税额
|
发票金额(亿元)
|
专票税额
|
专票户数(万户)
|
年份
|
数额
|
增速
|
数额
|
增速
|
数额
|
增速
|
2020年1-6月
|
7214.73
|
|
642.22
|
|
15.8
|
|
2021年1-6月
|
9849.77
|
36.52%
|
928.88
|
44.64%
|
17.8
|
12.59%
|
表9 2016-202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
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合计
|
2016年
|
4.52
|
1520.58
|
2055.91
|
3581.02
|
2017年
|
9.29
|
3721.11
|
5339.11
|
9069.50
|
2018年
|
20.22
|
5239.41
|
7711.33
|
12970.96
|
2019年
|
41.14
|
6260.82
|
9473.69
|
15775.65
|
2020年
|
58.96
|
7326.68
|
10383.81
|
17769.45
|
2021年上半年
|
28.37
|
4204.84
|
5616.56
|
9849.77
|

图2 2016-202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布
(三)培育民营经济增长
民营企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固定资产抵扣数据显示,从占比看, 2016年至2020年,福建省民营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8884.77亿元,可抵扣税额累计1190.00亿元(见表10),占固定资产抵扣的总量七成以上,是福建省经济的主要构成主体。从增速看,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余抵扣额始终大幅领先于国有企业,近两年年均增速高达28.36%,高于国有企业3.18个百分点。从效益看,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新增投资比重逐年提升,从最初的71.82%,到2013年突破60%,2018年更是高达78.22.%,后两年维持在77%左右。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高、潜力大,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强有力措施的实施,极大程度上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增强民间资本家预期与信心,民营企业挑起经济大梁,带动社会经济增长。
表10 2016-2020福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份
|
民营企业投资额(亿元)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可抵扣税额(亿元)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省比重
|
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扣税款占全省比重
|
2016
|
66.33
|
3.26
|
71.82%
|
70.97%
|
2017
|
138.89
|
8.54
|
76.60%
|
72.92%
|
2018
|
4618.39
|
307.67
|
78.22%
|
80.13%
|
2019
|
6530.67
|
408.85
|
77.52%
|
81.12%
|
2020
|
7530.49
|
461.69
|
77.61%
|
80.70%
|
合计
|
18884.77
|
1190.00
|
77.70%
|
80.60%
|
图3 2016-2020福建省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图4 2016-2020福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可抵扣税额
(四)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生态环境。福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加大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如图5所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产业。如表11-12所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可抵扣税额逐年大幅上升,投资增速明显,2020-2015年投资额累计达到139.53亿元,可抵扣税额累计达到13.14亿元,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可抵扣税额分别同比增长31.27%、37.84%,可见“十三五”后,依旧保持增长趋势。二是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释放企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11 2016-2020年福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可抵扣税额(亿元)
|
2016
|
2.58
|
0.25
|
2017
|
11.83
|
1.30
|
2018
|
33.87
|
3.53
|
2019
|
40.49
|
3.67
|
2020
|
50.76
|
4.40
|
合计
|
139.53
|
13.14
|
表12 2020、2021上半年福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可抵扣税额(亿元)
|
2020年1-6月
|
17.52
|
1.48
|
2021年1-6月
|
23.00
|
2.04
|

图5 2016-2020年福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
六、从固投数据看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超越制约固因素
(一)先进制造业实力尚有发展空间
通过对固定资产抵扣数据,2016-2020年福建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扣税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可抵扣税额总额12%,总体趋势为先增后减,2016起小幅上涨,在2019年下降后,2020年有所回升,浮动比率控制在2个百分点左右,相对稳定。如图6,福建省先进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为例来看,二者固定资产投资的可抵扣税额在全部制造业占比中均为呈现下降趋势,计算机制造业占比从2019年的0.57%下降至2020年的0.48%,汽车制造业占比从2019年的4.01%下降至2020年的2.85%,虽然福建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稳定,但是先进制造投资意愿减弱。如表13所示,2016年-2020年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占比40.7%,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可抵扣税额累计占比34.71%,均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抵扣的4成左右,占比较高;如图7所示,2017-2019年均为上升趋势,2020年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虚拟经济占比较大,并且从近年趋势来看,存在“脱实向虚”的风险,倘若资本大量流入虚拟经济,则会挤占实体经济,阻碍先进制造业发展。
表13 2016-2020年福建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制造业固投可抵扣税额占全行业比重
|
计算机制造业固投可抵扣税额占制造业比重
|
汽车制造业固投可抵扣税额占制造业比重
|
2016
|
9.82%
|
0.58%
|
5.21%
|
2017
|
11.19%
|
0.56%
|
0.88%
|
2018
|
13.61%
|
0.52%
|
3.86%
|
2019
|
11.30%
|
0.57%
|
4.01%
|
2020
|
11.56%
|
0.48%
|
2.85%
|
合计
|
12.00%
|
0.52%
|
3.51%
|
表14: 2016-2020年福建省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
|
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抵扣额占比
|
2016
|
27.89%
|
28.70%
|
2017
|
20.50%
|
21.81%
|
2018
|
40.78%
|
33.73%
|
2019
|
41.83%
|
35.52%
|
2020
|
38.97%
|
34.95%
|
合计
|
40.17%
|
34.71%
|
图6 2016-2020年福建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图7 2016-2020年福建省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二)数字经济投资放缓
培育新的增长点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大相关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是关键起点。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等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可抵扣税额如表15所示,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2016-2018年增长显著,2018年投资额增速达到24.62%,可抵扣税额增速15.21%,但至2019年开始增速趋于稳定。随着5G技术的成熟,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共建共享机制成熟,投资节奏有所控制。在技术进一步升级换挡加速前,虽然投资减少是正常决策,但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上仍有诸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商用空间等待开发,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潜力大。
表15 2016-2020年福建数字经济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
|
数字经济固定资产可抵扣税额(亿元)
|
数字经济固定资产可抵扣税额增速
|
2016年
|
757.64
|
/
|
113.30
|
/
|
2017年
|
1978.18
|
/
|
308.23
|
/
|
2018年
|
2465.20
|
24.62%
|
355.12
|
15.21%
|
2019年
|
2638.13
|
7.01%
|
307.51
|
-13.41%
|
2020年
|
2844.42
|
7.82%
|
307.84
|
0.11%
|
合计
|
10683.58
|
/
|
1392.00
|
/
|
(三)旧动能淘汰升级有待加速
通过行业分析2016-2020年福建省固定资产数据,一是过剩产能投资仍然存在。如图8所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抵扣税额2020年较上年均有所提升。二是传统投资依旧偏高。投资趋同化现象较为严重,如表16增值税发票流向数据显示,2020年纺织、皮革业、水泥、石灰和石膏产业等传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抵扣税额占全省比较上年均有所提升,行业竞争过度,容易引起资源配置效益损失,可能造成地方经济技术和资源的浪费。
表16: 2016-2020年福建黑色金属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年份
|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
|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固定资产抵扣占全省比重
|
纺织、皮革业、水泥、石灰和石膏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
|
纺织、皮革业、水泥、石灰和石膏产业固定资产抵扣占全省比重
|
2016
|
0.43%
|
0.34%
|
0.15%
|
0.19%
|
2017
|
1.31%
|
2.52%
|
0.49%
|
0.75%
|
2018
|
1.16%
|
1.88%
|
0.46%
|
0.60%
|
2019
|
0.74%
|
1.07%
|
0.46%
|
0.60%
|
2020
|
0.84%
|
1.15%
|
0.48%
|
0.62%
|
合计
|
0.18%
|
0.26%
|
0.47%
|
0.61%
|

图8: 2016-2020年福建黑色金属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四)区域发展较不协调[3]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资源禀赋差异,固定资产投资量存在差异为正常现象,因此通过对比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以此比较各地区投资情况。如图9所示,福建省各地区固定资产增速差异较大,并且各地区波动较大。整体来看,2016年-2020年福建省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10%以上仅有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四个地区。分地市来看,位于首位的漳州市年波动十分显著,2019年增速为0.1%,2020年高达27.8%;位于末位的南平市、宁德市近两年增速下降明显。各地区的走势方向不同,增减幅度差异大,说明福建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协调性有待增强。
表17: 2016-2020年福建省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平均值
|
福州市
|
6.8
|
12.3
|
11.7
|
9
|
9.6
|
9.88
|
厦门市
|
14.4
|
10.3
|
10.1
|
9
|
8.8
|
10.52
|
三明市
|
12
|
16.7
|
11.7
|
9.3
|
7.1
|
11.36
|
龙岩市
|
15.2
|
15.1
|
12.7
|
6.4
|
2.4
|
10.36
|
宁德市
|
-2.6
|
5.1
|
9.6
|
5.9
|
0.7
|
3.74
|
南平市
|
-4.5
|
17.5
|
10.1
|
0.1
|
0.1
|
4.66
|
莆田市
|
11.8
|
17.4
|
12.6
|
6.3
|
-2.3
|
9.16
|
泉州市
|
10
|
10
|
14.2
|
6.3
|
-2.4
|
7.62
|
漳州市
|
12.4
|
17.7
|
11.4
|
0.1
|
27.8
|
13.88
|
福建省
|
8.5
|
13.5
|
11.5
|
5.9
|
-0.4
|
7.8
|
图9 2016-2020年福建省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
七、推动福建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主导产业链提升,建设制造业强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制造业。依托现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簇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在保持经济增速平稳的同时,更多把资金引导投入民生短板领域和核心优势领域。例如氟化工已发展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等配套原材料,福建省具备天然资源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上,应该利用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萤石等地方优势工业资源,优化氟化工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做精做细工艺、设备、产品。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重点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和技术创新,以打造全国重要的临港产业集群为发展目标,抓紧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短板技术,以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新发展格局下,引导企业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二)项目带动,发挥数字经济平台效应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引擎。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新型基础建设领域大力实施新网络、新技术、新算力等建设工程。二是创造5G新业态。加强城市治理与服务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完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体系,将高质量发展先进理念、便民服务与5G新业态建设相结合;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网络应用从消费向生产拓展,培育网络化研发、柔性化生产等5G制造新业态。三是研发“卡脖子”技术。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抓住现阶段浪潮,研发5G技术相关的芯片技术的,增强集成电路材料和装备本地配套及服务能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消化本地晶圆生产能力的设计企业。
(三)政府主导,促进能源结构升级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十四五”能源发展要开创新格局,要把建设的重点和注意力转向建设替代煤炭和煤电供应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断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一是转变已有的煤炭、煤电基地存在和发展方向。传统能源变革发展的方向是要逐步向综合型的能源基地转变,向更加清洁的能源基地转型,变革流程结构,推动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实现工艺及装备智能化升级,达到全流程工艺的碳减排。从工艺源头降碳,推动长流程向短流程变革,加强废钢利用,对钢铁行业减排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将是传统能源技术、传统能源产业向新兴的能源技术、产业转变。将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干热岩等新能源,持续加大绿色电力的消耗占比。充分发挥福建省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优势,在龙头培育、项目引进、资金倾斜等政策导向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福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盘活民企资本,促进协同发展
一是发展地域特色产业。自足地方特色环境与优势产业,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相对落后的闽西北地区可以结合山区特色,发挥“绿水清山”资源潜力,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完善文旅行产业配备设施,创造地方特色代表品牌产品,促进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深化合作共赢意识。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着眼加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协同发展,区域发展走向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大力支持民企进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行业等重点领域。应该对标世界银行指标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市场主体经营的各个环节,如准入、开办、经营的前置许可批量取消,退出手续更加便捷。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三明市税务局)
【参考文献】
[1]陈一. 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潘黎霞.对东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三个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09):44-48.
[3]聂高辉,蔡琪.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江西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02):14-19.
[4]王竹君,任保平.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效率变革的制约因素与路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9(06):25-32.
[5]赵晗彬.推进形成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夯实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基础[J].新西部,2020(Z5):45-46.
[6]邱冬阳,彭青青,赵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改革,2020(03):85-97.
[7]陈金坤.固定资产投资对西藏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J].财富时代,2021(01):29-30.
[8]聂高辉,蔡琪.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江西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02):14-19.
[9]陈学军.固定资产投资与福建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发展研究,2010(12):78-80.
[10]李斌.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4):91-9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