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论坛
从税收视角探寻福建原中央苏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实现途径——基于三明、龙岩、赣州3市的比较分析
日期:2021-09-15    来源:三明市税务学会   

 

张海银  黄

 

【内容摘要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位于福建西部、江西南部腹地的原中央苏区连片区域,已在2020年4月前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苏区振兴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效。但受地理交通区位、历史工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制约,加上闽赣两省得到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重点不尽相同,各地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总体来说,上述区域的经济总量、财政税收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和工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贫困发生率偏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和发展后劲不够充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着苏区振兴和经济跨越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从税收角度入手,分析上述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三明、龙岩、赣州3市经济总量、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尝试打破区域管辖限制,构建闽赣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区域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福建原中央苏区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实现途径,为推进闽西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税收视角方面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央苏区  税收视角  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中央苏区以瑞金为中心,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突出强调要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我们要继续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中央苏区加快发展,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今年在山西考察时他又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也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位于闽西、赣南、粤北的原中央苏区均已在2020年4月前顺利实现整体脱贫摘帽。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全面实施,各项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实现脱贫摘帽后,原中央苏区也进入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加速转移,无疑为该区域加快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苏区振兴,产业必须先行,在中央苏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后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推动福建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其他省份的原中央苏区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何经验或教训,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如张雪英,苏俊才《龙岩与赣州落实中央苏区发展政策的对比研究》、龙冬《赣南闽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及县域差异分析》、朱金英《模型分析:新常态下赣南苏区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对原中央苏区部分地域经济发展展开了研究。吴德进《闽粤赣中央苏区与沿海发达地区联动发展研究》和古广盛《梅州市融入海西经济区的产业定位》、邓博文 曾苑《粤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兼与广东经济发达5市的对比分析》等文章,就原中央苏区的部分区域与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了对比,这些都为我们更好的学习研究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本文重点聚焦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内有代表性的赣州、龙岩、三明3市开展经济和税收视角分析。

一、三明、龙岩、赣州3市经济发展现状

(一)2019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表1  2019年三明、龙岩、赣州3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

序号

           地区     统计指标

三明市

龙岩市

赣州市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601.56

2678.96

3474.34

2

人均GDP        (元)

100641

101476

39968

3

常住人口        (万人)

259

264

983

4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68.41

324.90

485.52

5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6.47%

12.13%

14%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07.76

155.62

280.37

7

税收收入        (亿元)

166.25

292.19

430.57

8

地方级税收收入   (亿元)

73.41

107.32

210

9

税性比(地方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68.12%

68.97%

74.90%

10

三产比

11.7:53.9:34.4

10.7:45.5:43.8

10.8:39.4:49.8

数据来源:根据上述3地市《2019年国民经济统计和发展情况报告》整理得到。

(二)三市当前资源禀赋及发展情况现状

1.优势方面:(1)地理区位优势逐渐显现。该地域紧邻东南沿海,是珠三角经济带、海西闽南发达地区的直接腹地,近年来昌赣高铁、京九、向铁路和大广、济广、厦蓉、福银、长深、泉南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是广大内部腹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2)区域内资源禀赋良好。境内稀土、钨、钽铌、铅锌、金、铜、高岭土等各类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开采前景广阔,拥有龙虎山、龟峰、丹霞(泰宁)、福建土楼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3)生态地位重要。是赣江、九龙江、汀江等华南重要河流的源头区域,作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南岭、罗霄山是山地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区,武夷山脉更是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宝库。(4)产业特色明显。赣南脐橙、铁观音、大红茶叶种植等特色农业和稀土、钨、金、铜、锂等特色矿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钢铁、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家具制造、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等产业集群凸显,发展潜力巨大。(5)文化底蕴深厚。三地均是红色文化和中央苏区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客家文化贯穿其中,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2.劣势方面: (1)总体发展基础薄弱,三地市中有一半的区域属于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虽已实现了整体脱贫,但脱贫质量不高,基础不够稳固,当地群众在面临重大风险、危机或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返贫可能,有比较强烈的巩固脱贫需求。

(2)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县域和小城镇发展滞后,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短板较为突出,赣南和闽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4)因地处山区腹地,与沿海地区相比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投资发展和营商环境还有差距。

二、税收视角下三市的数据比对和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表2  三明、龙岩、赣州3市20172019年度税收收入明细

单位:万元

地区

 

税种

三明市

龙岩市

赣州市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增值税

713822

782633

803969

925576

997806

981298

1501052

1641517

1861777

消费税

28057

23891

29635

707340

634188

891685

237643

389002

359307

营业税

3087

2851

1148

3404

1885

1119

16905

0

0

企业所得税

254084

333011

431893

329083

423809

441812

566219

646034

810942

个人所得税

81114

104373

86372

118651

131923

82937

261943

314472

180845

资源税

13311

14979

14515

43524

57261

46022

75441

66389

50622

城市维护建设税

38775

45994

40453

103859

116755

120562

117611

127169

132307

房产税

28007

29313

28407

35347

35101

33891

42115

44444

50679

印花税

9831

11482

12330

15520

17703

17825

23774

29296

29885

城镇土地使用税

19007

19405

17660

26072

28187

22345

38406

39580

42883

土地增值税

42026

49602

44269

54959

70908

93777

140105

209053

246863

车船税

7979

9314

10598

11923

13662

14981

21203

25863

29895

车辆购置税

33121

37065

33829

48190

53856

48340

138876

174014

148796

耕地占用税

9302

5661

7836

8816

11884

12070

50876

29112

35178

契税

58264

71179

69695

71878

105908

93339

204818

247991

315997

烟叶税

30834

25952

25804

17787

15185

12790

11084

7687

5795

环境保护税

0

3023

4054

0

5934

7132

0

2942

3978

合计

1370619

1569727

1662468

2521930

2721954

2921925

3448071

3994566

4305749

数据来源:根据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系统中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一)三市经济、财税情况解构分析

从表1、表2可以发现:

1.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赣州GDP明显高于龙岩和三明,但受制于该市庞大的人口基数,赣州全市人均GDP仅为龙岩和三明人均水平的约四成,说明赣州总体人均生活水平低于龙岩和三明。

2.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赣州和龙岩分别为14%和12%,明显高于三明的6.47%,说明赣州、龙岩的地方财力比较充足,三明的地方财力比较紧张。

3.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和地方级税收收入三项来看,赣州分别为280.37亿元、430.57亿元和210亿元,龙岩分别为其55.50%、67.87%和51.1%,三明仅为其38.43%、38.61%和34.96%,说明三明在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财政税收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不仅远低于赣州,与地区经济总量基本一致的龙岩相比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4.从税性比指标来看,赣州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均高出龙岩和三明约6%,说明赣州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高;从近三年的税收总量来看,赣州2018年、2019年税收增长分别为15.85%、7.79%,龙岩同期为7.93%、7.35%,三明同期为14.53%、5.9%,赣州的税收增幅明显高于龙岩,也高于同期的三明,说明随着赣州着力打造产业化集群及其升级版的背后,税收效益愈发明显,这不仅体现了税收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反映了赣州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比较强。

5.分税种上看:(1)赣州2018年、2019年增值税增长达9.36%、13.42%,由于增值税是以应税收入为依据,在国务院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增值税仍然实现稳步增长,意味着赣州各行业生产流通环节应税收入稳步提升,整体销售利润稳步上升,行业前景可观。(2)得益于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卷烟生产、销售和批发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2019年龙岩市消费税收入创纪录的达到了89亿元,成为龙岩当年增长最快的税种,消费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达30.52%,税收收入占比和绝对值都远高于同期的赣州和三明,成为支撑龙岩市税收收入增长的一大特色。(3)以赣州卷烟厂、耀升钨业、青峰药业、万年青水泥、晶环科技、柯恩牧业等为代表的赣州本土企业(集团)销售状况和利润持续好转,2018年、2019年赣州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大幅增长14.1%、25.53%,也印证了赣州企业整体发展稳步上升的论断;以三钢集团为代表的三明龙头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2018年以来实现营业收入和税收大幅增长,直接促使2018年、2019年三明企业所得税同比大幅增长31.06%、29.69%。相比较而言,龙岩2018年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8.78%,2019年同比增长仅4.25%,说明龙岩企业2019年利润增长趋势放缓,部分企业利润甚至出现大幅下降。(4)赣州2018年、2019年土地增值税分别同比增长49.21%、18.09%,契税分别同比增长21.08%、27.42%,土地增值税和契税数据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当地房地产行业投资和销售发展情况,可以确定,房地产投资的兴盛和相关税收征管的强化是构成赣州土地增值税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龙岩2018年、2019年土地增值税分别同比增长29.01%、32.25%,契税在经历2018年大幅增长47.34%后,2019年同比下降11.87%,同期三明2019年土地增值税、契税分别同比下降10.75%、2.08%,意味着龙岩、三明两地房地产市场随着老楼盘逐步清算完毕,新开盘的一手房与二手房或平均成交价格有所下降,或交易热度有所降低。(5)三明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烟叶种植基地,多年来烟叶税收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遥遥领先于龙岩和赣州,但通过2017-2019年的3地市烟叶税数据也可以发现,受国家稳步调减烟叶种植计划,严控种植规模影响,近年来3地市的烟叶税收入均在逐步下降之中。

(二)三市的区域特点及中央、省扶持政策差异分析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闽粤赣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是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著名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1.赣州市:(1)政策扶持方面,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赣州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国家发改委支持原赣南中央苏区中央预算内投资优惠贷款等方面执行西部地区标准。政策主要内容: 一是对赣州市内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二是对设在赣州市的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的时限自20121120201231。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2017年,赣州市编制完成高铁经济带、东江生态经济带、赣州国际港经济区、能源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10余个重大规划,其中上报《关于加快推进赣南苏区补短板和薄弱环节的实施意见》,为国家发改委起草新时期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产业项目扶持方面,以国家发改委、中组部为牵头部门的52家中直单位对赣州市18县在内的江西特殊困难县进行帮扶,主要包括:重大项目建设支持。2012年以来中央机关、国家部委推动实施对口重大项目建设131项,为推动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资金帮扶力度加大。发改委安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中央预算内投资76.25亿元,批准发行企业债券54亿元。交通运输部每年下拨2亿元用于赣州市县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烟草专卖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赣南中央苏区县新农村建设,农业部下拨5000万元专款用于支持赣州市柑橘疫情普查及防治,国家能源局给予农村电网改造上级补助资金7000万元……

(3)人才技术支援方面,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开展与受援地干部的双向交流,支持赣州设立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同时举办涵盖脱贫致富带头人、青年干部、扶贫干部、医疗技术骨干等各类培训班,加强对苏区当地人才的培养。江西省发改委也出台了《江西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着力破解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难题。

(4)土地政策方面。支持赣州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相关指标单列管理;支持开展稀土采矿临时用地改革试点。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

2.龙岩市、三明市:(1)中央层面: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2011年,中央相继出台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两规划方案;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完善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双龙铁路、兴泉铁路建设、创建普惠金融试验区等事项;5月,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支持我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纪要中,提出将龙岩市列为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等事项。[3]2019年,三明市及10个县(市)被列为全国城市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和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三明市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

(2)省级层面: 2011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老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2012年9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为福建省开展促进革命老区发展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2014年9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空间布局。

3.综合比较。尽管赣南、闽西同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 号)文件在扶持政策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意见》明确,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应给予特别的政策扶持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而闽西的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等原中央苏区则是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且参照政策的标准和内容比较模糊。如目前只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资金可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其它类别资金是否可参照、标准如何,均有待进一步明确、认定。二是在税收优惠方面,赣州对鼓励类产业企业执行 15%的所得税,闽西原中央苏区则无此项优惠。这意味着与赣州相比,闽西苏区得以享受的国家扶持政策尚存在较大差距。因为这样的政策落差,使得有些部委在解读和执行具体政策时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如何加大龙岩市是原中央苏区主体和核心区品牌的宣传力度,更好地让中央有关部委了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更大程度上争取中央政策支持,还需要龙岩市不断拓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对口帮扶方面,自《意见》出台后,江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突出赣南重点,争取到国家部委对赣州市 18 县( 市、区) 的对口帮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赣南苏区获得国家部委的各类帮扶资金超过2000亿元,有力的改善了当地民生,夯实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三)综述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2019年赣州、龙岩、三明3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8.5%、7.1%、8.0%,同期税收分别总比增长7.8%、7.3%、5.9%,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本吻合。通过对赣州、龙岩、三明3市的税收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财政收入模式的转变和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税收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日益显现。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支柱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派生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税收的双重职能以及经济发展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关系必将得到充分体现。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亦是如此,通过税收各要素结合政策因素、产业发展趋势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解构分析,是可以对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客观分析和研判的。

三、福建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实现途径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下闽粤赣原中央苏区区域经济体系构建

1.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提出

闽粤赣原中央苏区,一直以来都远离广东、江西、福建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是闽、粤、赣三省经济发展相对贫困的地区,也是典型的内陆欠发达区域。从经济理论和国内外同类地区的实践发展看,持续扩大开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助推区域发展的重大驱动力量。《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也要求闽粤赣原中央苏区建立完善区域内和区域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是具有内陆地区发展特点的经济体系模式,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相对落后地区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从孤岛求生各自为政进入报团取暖甚至合纵连横的发展升级阶段,从国家区域战略的发展演变看,改变苏区落后面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闽赣粤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国家战略的着力点。国家战略规划的定位和政策重点表明,能否克服行政区划的固有藩篱,基于更高的战略视野构建一种新的区域合作机制,是这一跨省苏区振兴规划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

2.闽粤赣原中央苏区经济开放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结果。

该体系最早由陈文华教授在2016年提出,包含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经济成长性及市场潜力、制度文化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合理程度、投资政策环境等15个二级指标,各层次指标权重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的形式。课题组抽取20 位产业经济学等专家,结合苏区实际情况,对闽赣粤原中央苏区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式的综合评分。由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开展依次评分,权重取值范围从0(代表不重要)到1(代表很重要),并同层因素权重值之和为1。评价测算时,采取分级简单算术平均计算,遵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经济总体的测算过程。通过整理测算出原中央苏区经济开放度综合评分均值为55.65分,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评价标准,经济开放度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值处于0100 之间,分值越高表示该地区经济越开放。如果经济开放度得分在60分左右,表明该地区的开放度水平为中等。因此,从闽赣粤原中央苏区经济开放度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其开放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3.打破地域限制下的闽粤赣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

(1)及时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赢得区域发展先机。闽粤赣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应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一路一带的国家海外发展战略有机融合甚至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发展盘子,这些难得的战略机遇,需要福建主动加强与粤、赣两省原中央苏区范围内各市级政府加强相互间横向沟通,保持纵向协调并努力进行高位对接。

(2)打破地域限制,加强区域联动协作。在充分沟通基础上,推动闽粤赣苏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统一市场准则和行政执法尺度,切实消除行政壁垒,加强区域各方在招商投资、产业合作、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信息共享交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促进区域内人员、商品等各生产要素间的自由流动,推动闽粤赣原中央苏区内区域的经济联动发展。

(3)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降低软硬件交易成本。加大原中央苏区内的交通、信息、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提升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和基础能源保障能力,改善苏区内的硬件设施。同时政府要下大力气摒弃与市场体系不相容的制度环境、价值观念、政府信任等软件内容,彻底清除植根在山区人脑海中的保守、封闭的落后思想观念。

(4)深化区域内产业分工,实现产业联动和融合。以产业集群为平台,整合福建原中央苏区资源,集聚能量,壮大苏区产业竞争力。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是破除原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中央苏区各地域千篇一律、一拥而上,大而不强经济发展瓶颈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原中央苏区区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5)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苏区的振兴与发展将涉及到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不同领域。建立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跨区域联动机制,围绕赣州、吉安、抚州、龙岩、三明、南平、梅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集群和农业、生态示范区建立相应的各自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多样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让苏区高校的人力资源在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对接的平台,并为苏区振兴输送大量的产业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专门人才。所以政府在一方面对外引进稀缺的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可以联合高校和产业部门,立足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应用型技术创新或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出台原中央苏区区域内人才流动奖励措施,让紧缺人才根据产业需要在原中央苏区各地产业间合理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

(6)以跨区域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为契机,合作挖掘原中央苏区特色旅游资源。深化闽西、赣南、粤东北间的旅游合作,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因此原中央苏区范围内的各地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体验为重点,联通交通线路,共同建设闽粤赣旅游产业协作示范区,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二)福建原中央苏区振兴思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路径探寻

1.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可以看到,赣州市受益于国家特殊的产业项目、税收、对口帮扶等扶持政策,八年来(2012年2019年)区域经济增长强劲,产业集群不断聚拢升级,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日益显现。因此,在战略层面,一是要形成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积极争取中央及有关部门从整体区域发展布局的角度,把闽粤赣中央苏区看做一个整体,不因地域分属中、东部而造成扶持政策产生较大差异,在暂无法保证全域覆盖的情况下,应考虑比照享受江西省赣州市目前的扶持政策,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优先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框架,使闽西龙岩、三明等地作为原中央苏区主体和核心区域能够享受到与赣州一样的政策待遇,切实地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闽西原中央苏区的关怀和照顾。二是要以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全力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闽粤赣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抢抓国家稳投资、扩内需的窗口期,抓紧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项目进入国家盘子。三是争取对口帮扶政策。在江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赣州市争取到国家部委对其所属18 县(市、区)进行对口帮扶,并取得了改善民生、夯实基础、突出产业的明显成效。因此,我省需不遗余力地争取国家部委出台涵盖干部挂职、人才技术、产业项目、军民融合等多方面对闽西苏区的对口帮扶政策。同时,积极争取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突出闽西重点,举全省之力深入实施对闽西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国家、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修订调整时,努力将龙岩、三明、南平的重大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十四五发展布局,争取国家支持闽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逐年稳步兑现。

2.争取中央级财政税收反哺政策。近些年,地处闽西山区的龙岩、三明产业税源结构比较单一。如龙岩烟草行业税收一直保持该市财政总收入三成、占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六成上下,三明钢铁行业税收近年来一直占全市税收的三成左右,以及由于税制改革造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影响较大的状况,导致龙岩、三明等地财力一直比较紧张,建议认真梳理相关情况,争取向国务院争取中央级税收反哺政策,如国家可比照对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卷烟税收扶持政策和其他地区钢铁行业的扶持政策,将增值税增量部分按一定比例留给龙岩、三明,将上交的增值税税额按一定比例进行税收返还,既可通过专项财力转移支付方式补助闽西原中央苏区,以增加龙岩、三明等地的地方财力,也可以以项目建设配套或援助资金形式支持闽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置建设,还可以以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龙岩、三明等闽西原中央苏区扶贫开发等民生项目。

3.设立闽西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家有关部门和江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赣州市于2016 1 月发起设立 300 亿元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国家级首支专项支持革命老区的大体量产业投资基金,至 2016 年底投资产业基金总规模超 1400 亿元。这支基金采取 1 支母基金加 N 支子基金的运作模式,募集的基金重点投向该市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基金的设立对推动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而又重大的作用。为此,建议参考和借鉴赣州市经验做法,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的做法,成立由福建省政府主导牵头,龙岩、三明、南平三市各自运作的闽西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使用可充分借鉴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的操作模式,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方向,既可按地域行业投资使用,也可按产业链划分使用,侧重于有活力、有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和投资项目的股权投资,更好地运用产业基金服务闽西苏区振兴发展。

4.加快推进区域协作下的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分配方面,福建原中央苏区要合理布局共生产业,实现产业互补下的一体化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工业板块经济,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可借鉴赣州围绕两城两谷两带建设,重点打造稀土、有色金属加工、制药、家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二是合理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如龙岩市2019年七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760亿元,实现休闲农业旅游950万人次,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2个,新增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个,龙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三是高度站位布局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产业合作。如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闽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启动;探索试行林票度,促进普惠林业金融持续深化;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与高校、省直单位签署森林康养合作框架协议。

5.充分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带动及结构升级优化。在产业联动方面,一是加强政策与市场主体的联动。牢牢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把中央支持海西、支持原中央苏区的政策信息及时传导落实到市场主体,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主动策划项目、生成项目。如三明市围绕钢铁、装备制造业、石墨和石墨产业、氟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轻合金等产业,实现龙头带动新发展。加强与外部的联动。二是主动对接大型国企央企,争取更多大型、特大型项目落地福建原中央苏区,主动对接跨国公司,合作开发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项目集聚能力提升。三是主动承接珠三角、闽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转移产业。如南平市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实施回归工程,设立回归办,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的产业项目425个,其中泰盛纸业、三爱富氟新材料等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在一些重大产业项目上,各地应联手策划,联手争取,联手推进,形成多方合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6.大力推动区域合作共建。《闽粤赣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秉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发展理念,范围涉及赣闽粤三省 10 多个地级市,因此,要突出共建互赢,福建应加强与广东、江西原中央苏区区域内的其它地市加强联合协作,走区域化发展道路。如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赣州与龙岩共建赣闽产业合作区,积极探索政策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这为龙岩与赣州实现跨行政区域产业合作发展,将赣州享有的扶持政策延伸、覆盖到闽西苏区提供了政策空间。进一步发挥闽赣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完善省长、市长联席会议机制。加快核心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辐射地区同城化发展。鼓励区域内开展干部交流活动,加强民间交流,积极推动共建招商、投融资平台。加大与原中央苏区区域内城市的合作力度,共同建设区域交通网络、物流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等互补性强的合作项目,实现闽粤赣原中央苏区区域1+1>2的跨越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宁化县税务局)

 

 

【参考文献】(略)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范围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始终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瑞金(江西赣州)、于都(江西赣州)、长汀(福建龙岩)、宁化(福建三明)成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四个起点县。2013年7月23日,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下发《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中史字[2013]51号)文件,确认中央苏区范围县为97个,其中江西省49个、福建省37个、广东省11个。从地理区域范围上看,中央苏区范围包括闽粤赣三省的赣州(18县)、吉安(13县)、龙岩(7县)、三明(12县)、南平(10县)、梅州(8县)6市全境,抚州(9县)、漳州(8县)2市大部,以及上饶(3县)、宜春(2县)、新余(2县)、鹰潭(1县)、萍乡(1县)、潮州(1县)、河源(1县)、韶关(1县)8市的小部分地区。

上一页:从上市公司比较分析看福建省新晋万亿城市的发展方向
下一页:基于税收视角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创新研究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