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税史漫说
“鱼鳞册”的联想
日期:2021-01-26    来源:原创   

——明朝田赋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1】这是中国数千年的食文化的精辟阐释的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编户制度、赋税制度、俸禄制度等的基本准则。而这在赋税的具体体现则表现为统治者对三农所持的态度。

 

民以食为天这是自然的生理的法则,中国人将这自然的生理的法则排在王以民为天之后,这样比较的需要更加突出了王权与民利之间的关系,没有,王将不王。遨游在历史长河中,看历数各朝各代的皇帝的功与过,明初重视农业当属明太祖朱元璋算是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农民登上皇帝宝座的人。他少时为佃农,在寺里当过僧人。后随郭子兴起义。慢慢的,势力发展壮大,最终统一了全中国。因此,他对农民与农业的重视超过此前任何一个开国之君,他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

 

元末的农民战争,使得当时的土地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农民无土地同时,又有很多土地被荒弃。于是,朱元璋下令:凡是遗弃的土地谁垦荒谁占有,前提是以自己的耕作能力为限;若原田主来索要其遗弃的土地,则以原田主的人丁多少和耕作能力为标准,将土地还给原田主;若原田主在遗弃土地的几年中人口有所增长,归还的土地以无法供应其所需,田主可依其耕作能力进行开荒垦田。这在一定程度在使得农民有了充足的土地进行耕作,亦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历史总是这样,每个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便改变起最初的目的,豪强富民们逐渐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他们隐瞒土地的数量,使得百姓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央的税收;更甚者,这已威胁着大明王朝的统治。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在了解了历代王朝赋税上的弊端之后,制定了一种符合当时的赋税制度,并把他当做解决农民与农田与农业的钥匙,制定鱼鳞册,下令编订土地簿,户部开始对全国土地数量进行核实。但不久就有人举报说:此次的土地核实制度存在着大量的弄虚作假的现象。对官僚阶级带着有色眼镜甚至是怀疑和极度不放心的朱元璋,对此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派一群国子监的学生们与当地政府官员进行土地编订工作,多次到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核实田亩。国子监的学生们认认真真地办着这件事差事,他们绘出辖区内地形全图,包括所有田块,以及水陆山川道路桥梁,鳞次栉比,并在图上写上田主的姓名和土地丈尺四至,依次排号,然后编类成册。这有效地控制了土地核实工作存在着的弄虚作假的现象,尤其是江南的富农,他们采用铁脚诡寄(即土地转移)和通天诡寄(即买通官府和贿赂官员)等来欺骗大明王朝的手段进行了有效抑制。一时间,国家上下,一大堆的虚假资料涌现出来,欺骗、贿赂现象纷纷浮出水面。学生们绘制在图上的一户户相邻的土地形状看起来像是鱼鳞,因此也称该土地图册为鱼鳞册

 

鱼鳞册以地图的形式,将土地的所有权标注得一清二楚,富农们的土地诡寄手段这一历史顽疾被充分的抑制了。这使得明朝的税收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百姓的赋税负担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朱元璋时期,曾颁布这样一条法令: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斤,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升二斗。可见朱元璋对农民,尤其是少地或缺地的农民采取了宽厚的政策。而对于富农,朱元璋并未向前朝的皇帝一样,采取纵容的态度。因富农的土地多,于是也该交更多的赋税税收。

 

鱼鳞册对当时的土地核查,土地的流转速度,土地的所有权质证也有着重要作用。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全国的民田耕地已达3874746倾73亩;洪武二十六年经过核实,全国的耕地为8507623倾。这使得许多农民耕者有其田。为百姓的生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实,鱼鳞册早在南宋,就已经开始实行,考宋朱熹绍熙元年(1190),经界差甲头榜上有记载:打量纽算,置立土封桩,标界至,分方造帐,画鱼鳞图,嵁基部……;元朝清袁栋《书隐丛说》里这样记载:元至正二年知州刘辉核正余姚田亩,画田之形,计其多寡,以定其赋,谓之流水不越之部:又画图,谓之鱼鳞才次之图;其各都田亩,则又有所谓兜部者焉;至于分其等第,以备科差,则又有所谓鼠尾册者焉,计其凡六千五百二十余贴,纲举毕张如指诸掌……谓之鱼鳞册……而鱼鳞册正式成为赋税税收的征纳依据,却是在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下才有它辉煌光鲜的生命。

 

明朝鱼鳞册 正式成为赋税税收的征纳依据这与朱元璋的早年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朱元璋出身于卑微的底层,他对农民的处境有着深刻的认知。魏征对唐太宗的进言:臣闻云古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诤言和历朝历代皇权和豪族门阀的明争暗斗说如同烙在他身上的印迹,他体恤民情,有着前朝皇帝更为敏锐的洞察力,他深知百姓需要什么——有可以耕作的土地,安安乐乐的生活。同时,他对文武百官的秉性也颇为了解,他知道中国政治官僚阶层都有何等之人,真正可以依靠的是人民。朱元璋是勇敢的,他敢于朝封建社会占着全国大部分土地的地主阶级宣战,以猛治国地对他们进行控制。明朝的鱼鳞图,表明了大明王朝拥有了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制度,通过鱼鳞册,大明王朝可按图索骥地进行征收税收,这即避免了富民的偷税漏税,税负公平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朱元璋实行轻徭薄赋的体现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据。 鱼鳞册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通底层百姓的劫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当的合理性。因此有人认为,鱼鳞册这一田赋制度颇有些当代税收讲究的公平税负的味道。

 

公平税负,是当代我国税收制度中提倡的一种税收观念。狭义的平税负,一般是指在中国境内的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和所承担的税收负担的公平性;广义的公平税负,还包括中国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税收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公平性。税负的公平性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早日实现与国际市的接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而税收是能够较好地抑制社会两极分化的手段。因此,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当,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免得遭受使富者更富,贫者更穷的尴尬境地。而朱元璋实行的鱼鳞册制度,与我国的公平税负的思想理念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朱元璋身为农民的儿子,却是农民的骄傲。他不识一字,却担负起统一中华的重担;他一个落魄和尚,却乘时而起,后来居上,逐步剪灭群雄,十五载而成帝业。他在位的30年,即使有诸多不是,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绩。史书这样他:重农莫过朱元璋。的确,朱元璋在如何解决农业问题上,可谓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从洪武开始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都大大减轻了。鱼鳞册带来的效果,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这样评说:(明代)凡百差科,悉由此出,无复前代纷更之扰。【2】

 

 

 

 

 

 

注解:

【1】《史记·郦食其列传》   司马迁著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2】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著

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思想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古韵考证,考订古音,分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上一页:古代历史上的财税变革
下一页:北有乔家大院,南有思溪延村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