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论坛
新机构深融合
日期:2020-02-14    来源:福建省税务学会教育分会   

 

福建省税务干部学校课题组

 

【内容提要】2018年国地税合并,迄今已经一年有余,但是税务部门仍然面临着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挑战,本文从新机构深融合的必要性出发,探讨新机构深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新机构  深融合  必要性  建议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是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落实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而主动作为的重要举措,新税务机构成立后,实现税务机构的深度融合,可以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税务机构融合是建设税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税收服务经济的本质要求

现代化税收要求税收更好服务经济的发展。税收来源于经济,也反作用于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的职能作用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在政治领域、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税收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税务部门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税务部门要从税收方面提出对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前,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税务部门需要更好地履行和发挥服务经济的职能,从思想认识、工作理念、工作衔接、政策制度等各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二)提高征管效能的客观要求

现代化税收要求税收征管能力更强。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税收征管面临更直接、更繁杂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不断涌现,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多元话。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市场主题成为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改革将由单位代扣代缴转为单位代扣代缴基础上的个人申报纳税,机构合并后将承担非税收收入和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职责,而且大部分是自然人。因此,自然人在征管对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都对税收征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高机构的深度融合,推进税收征收的信息化、方式科学化和管理国际化,升级征管方式,提高集约管理水平,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协同效应,形成1+12的征管合力。

(三)防范执法风险的内在需求

现代化税收要求税收执法能力更高。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上。各级单位为了更好地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往往都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这些办法和规定虽然对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对本系统人员的法律保护,一旦出了问题,也为司法机关追究税务人员的责任提供了依据。二是内部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执法人员业务不熟,违反执法程序引起的执法风险;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执法质量不高;执法人员随意执法留下风险隐患;因惰性引起的不作为而产生的风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带来的风险等。三是外部环境导致的执法风险。这方面主要是来自地方政府对税收工作的干涉和随着法治化程度提升,纳税人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引发的行政诉讼。同时,税源的复杂性、流动性和偷税、逃税等手段的多样化、科技化、隐蔽化又增加了税收执法的难度,通过提高机构的深度融合,规范执法尺度和执法标准,统一政策依据,统一处理涉税信息和第三方数据,降低潜在的税收风险,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四)优化纳税服务的必然需求

现代化税收要求税收服务效果更优。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优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税务部门直接面对纳税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法人等各类经济主体是税务部门的服务对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纳税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提高机构的深度融合,更深层次的整合服务资源,简化服务流程,理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纳税时限,更大范围实现纳税人进一个门、上一个网,办两家事,从而便利市场主体,激活活力,切实提高办税效率,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机构改革融合建议

税务机构合并改革顺利完成后,实现四合是检验这次机构改革的成败关键因素。完成人合、事合后,更关键的是要做到力合和心合。这需要一个时期的磨合和过程,需要上下一起努力。

(一)领导率先垂范,形成 四合共识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国地税融合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火车头。首先,党委要形成四合共识,自身心齐,在工作中发挥 领头羊作用,当好全局融合的表率,与干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事业形成共识,做到心合;二要分享好的工作模式、经验、做法,优势互补,齐心协力,通过交心、会商、沟通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搭档组合;三要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总揽全局,提高责任意识,大胆工作,敢于担责;四要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高层与基层的沟通渠道畅通,带动全体同志发扬全局意识、形成工作配合上的默契,加强班子为首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发挥党建优势,强化融合基础

在党建引领下,让党员干部在四合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工作可以凝聚人心,强化党员干部的归属感,促进深度融合。一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党建引领作用,让全体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税务总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比如开展以《中国税务之歌》为主题的党组织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要通过党建工作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围绕着促融合、谋发展的思路,大家畅谈如何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研讨中交流如何开拓业务思路,聚拢人心,增进友谊,把党建引领作为心合的加速器,夯实实现四合的坚实思想基础。

(三)形成税务文化,共建税务大家庭

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促进队伍融合,合成一股比学赶帮的朝气,凝成一股干一行专一行的干劲,除了组织的推动外,更重要的是让让广大税务干部自觉融入到新的税务机关一家人中去,立足新岗位,欣起学习的热潮。一要有主动融入大集体中的心态。以不耻下问的姿态,绝不固步自封、更不能有单打独斗的思想,要结合改革实际需求和岗位工作要求,每一名税务干部都要深入查找自身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通过取长补短,在新的单位中要互帮互助、互促共进,一对一、一带互学互帮,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共同争创工作新业绩。二要在人合事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和衷共济的友好的情感氛围,推动新的税务队伍从事合人合,向力合心合迈进。在税务大家庭中,大家心连着心、手拉着手,积极参加各种专题以及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参与知识竞赛,鼓励全体干部主动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沟通融合,形成比学赶帮,积极向上的税务大家庭文化。

(四)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助融合

国地税机构合并,对税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有效进行培训是达到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一条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以培训促融合、以融合促提升,推进税收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一要组织搭平台。为干部交流沟通、互动融合提供阵地,集中培训可以促进人员交流、工作融合,弥补国地税分设带来的业务分割。二要科学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采取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的全方位培训模式,提高全体干部素质;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专业和文化学习。既可以集中培训、局内业务骨干分享经验的方式,也可以采取 税收大讲堂文化大讲堂等其他方式开展学习交流财税知识,探讨业务技能,尤其是要组织最新税收政策辅导活动,梳理有关税收政策、对部分原来国地税共有的业务内容进行整合;四要通过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比武、技能竞赛、主题讨论等有效的办法,提高业务技能。

通过这些灵活的、有针对性、系统性、实操性强的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为四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全体税务干部业务快速融合。

(五)统一执法口径,公平税收环境

一要实现所有干部的业务融合,精准高效落实税收政策。国地税分设造成一样的税收政策解读出不一样的税收政策版本,有的是一个税种两家共管,造成执法口径不一致,国税干部对地税业务不了解,地税干部对国税税种也不熟悉,要实现所有干部的业务融合,必须要扫除原来的业务障碍,为此,要充分发挥新机构的优势,利用机构合并后数据高度聚合的便利条件,以及国地税系统合并后资源高度整合的优势,逐步提高税务干部业务素质,精准高效落实税收政策,精准定位,特别是现阶段,所有干部齐心协力,确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实施。

二要统一原来国税、地税不同口径的征管事项办理,力促原有税收业务融合。在增强市场活力,政府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税务部门要推出符合政策的税收征管创新举措,让纳税人更有获得感,为此要全面清理修订与精神不相适应的制度,积极构建科学严密、规范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法治、公平和规范,实现税收征管的标准化、流程化和便捷化,规范税务检查,降低遵从成本。尽量减少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法过程中出现太多的自由裁量权,统一行政处罚标准,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约束执法权力,营造公平税收环境。

(六)加强纪律建设,正向激励促进融合

通过这次税务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融合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更加忠诚干净担当的税务干部新队伍。第一,要建章立制,依章办事,堵塞工作中的漏洞,善于查找薄弱环节。第二要认真分析问题根源,筑好风险防线,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为做好税收工作提供纪律保障;第三,要正向激励,善待干部,关心干部,激发大家乐观向上;第四通过加强绩效管理,正面营造共事氛围,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员的融合,心理上的融合。

(七)健全税收数据,协同治理机制

围绕税收数据治理整体工作,制定税收数据管理职责清单,逐步建立基础平台、数据应用、数据资产、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等方面的规范性管理制度。完善第三方信息共享制度,逐步丰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清单,规范向外部门、社会机构分类提供税收数据的方式。

建立税收业务设计与数据管控联动机制,推动税收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强化税收数据扎口管理,统筹基础平台、数据应用、数据资产等日常工作。结合各级税务机关的数据需求特点,融合数据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多方要求,建立税收数据协同治理机制,提高税收数据治理参与度,增强税收数据可用性。建立税收数据流动增值评价考核机制,推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流动和共享共用。建立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的分析评价机制,逐步提升税收大数据对业务的全景展现能力和驱动创新能力,加强对一线税务人员的数据赋能。

(八)建立监控预警岗责,健全税收大征管体系

(1)建立纳税人监控预警岗责。负责建立完善纳税人监控预警制度和指标体系,组织开展纳税人监控预警工作。负责根据税收风险情况推送相关岗位分类采取应对措施,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的对策建议。负责向动态纳税信用管理岗反馈纳税人监控预警信息。

(2)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岗责。具体分为税收风险统筹管理岗、税收风险分析岗、税收风险应对岗。税收风险统筹管理岗负责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税收风险管理规划或计划,对税收风险应对任务进行扎口管理、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向动态纳税信用管理岗反馈税收风险应对结果信息。税收风险分析岗负责税收风险分析工具设计和维护,组织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向税收风险统筹管理岗推送税收风险应对任务。税收风险应对岗根据税收风险统筹管理岗推送的税收风险应对任务,分类开展税收风险应对。

(3)建立综合税收征管岗责。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税收征管规划,研究起草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综合性方案、综合性税收征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负责综合性税收征管制度执行的解释和处理。负责税收征管规范、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4)建立税种管理岗责。负责分税种征管制度建设,税种政策、征管制度执行的解释和处理,税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工作。负责提出税收风险分析需求,设计维护分税种税收风险分析工具、监控预警指标模型,协助开展分税种的税收风险分析、监控评价。参与税收数据采集和质量管理,负责提出税收数据分析应用需求,组织开展分税种数据分析应用。

(5)建立税收法制管理岗责。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税务系统依法行政规划、制度和措施。负责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工作。负责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组织重大税收案件审理工作。负责税务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6)建立税收数据管理岗责。负责建立和完善税收数据管理制度,组织税收数据采集、集中管理和质量管理。负责提出税收数据平台建设需求,参与税收业务设计,研发税收数据应用产品,为信用评价、监控预警、风险应对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7)建立税收征管能力评价岗责。负责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质量5C监控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对税务机关征管能力的监控、评价和考核。负责分析查找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能力差距,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提升税收征管能力的对策建议。

(九)健全规范制度,强化税收执法。

制定税务系统权责清单范本,推行税收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修订完善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一步明确有关区域性税收优惠的适用条件和执行标准,堵塞利用区域财税政策差异逃避税的漏洞。全面清理各地核定征收执行情况,对不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全部转为查账征收。优化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制度,对一定规模以上企业一律实行查账征收。研究对特定规模以下个体工商户实行综合征收率的可行性,推动取消个人所得税事前核定征收、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制度。开展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只为虚开发票的假企业和没有实际出口只为骗取退税的假出口。组织开展打击税收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严重破坏税收秩序的,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形成全面震慑效应,切实维护税法权威和公平。

(十)推进跨部门协同监管,健全税收监管体系

积极参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梳理税务部门监管事项清单,推动数据归集共享和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健全税收协同共治机制,深入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健全股权、不动产转让等事项商事登记环节先税后证制度,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授信与纳税关联机制。加强税警协作,共同打击虚开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涉税刑事司法解释修订。

 

 

课题组组长:蔡少优

课题组成员:许锦成  鲍钟挺  包小洪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税收竞争与协调——以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例
下一页:促进税务大数据发展的现实思考与应对策略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