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论坛
基于税收数据透视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日期:2021-01-29    来源:三明市税务学会   

 

国家税务总局三明市税务局课题组

 

【内容摘要】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针对特殊的历史转变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破解难题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福建省经济与税收数据,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重点行业增长趋势,总结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六方面不断推进的成果,通过理论与实证阐述税收对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影响的有效性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找出限制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板,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要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  SPSS实证  税收视角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纵观国际形势,世界经济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动荡时期进入深度的调整阶段,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发展挑战严峻,中美贸易战等国际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形式仍然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的是依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由于前期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各类资源都日益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在许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发展落后,创新能力较差,对外依赖程度高,这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成为我国的发展劣势。

税收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经济的有效政策工具。当前税收所面临的外部大环境己经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如何适应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应该如何运用好税收政策,才能充分发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税收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是福建省在贯彻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重大发展战略。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在探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基础上,把握税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论与数理分析,总结福建省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短板,为福建省进一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文献综述

研究我国三大产业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方面。曹海娟[1]2014)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经济结构对工业税负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税负变化最为明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罗福正[2]2016)发现第二产业税收负担的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进一步证明了资本税收负担和劳动税负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同影响。刘颖[4]2014)从波特理论模型分析了税收制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通过税收制度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途径。刘琼芳[5]2017)认为,通过结构性减税可以调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而影响经济的供给关系,从而影响产业结构。

研究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关系方面。郭金洲等[6]2019)认为,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各国的发展轨迹来看,强大的制造业意味着强大的实体经济。每个省和地区的制造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缺点和不足。只有集中优势资源,抓住发展机遇,把握行业制高点,才能保持领先地位,在中部崛起中发挥领导作用,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吕洪涛[9]2019)指出,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动能的快速发展;制定总体计划并考虑到所有因素,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运用政策积极引导企业采取有效转型升级。实施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研究税收研究促进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方面。刘金权[5]等(2019)认为,使用财政政策的结构性工具,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似乎不够活跃,或者可以变得更加活跃,这是帮助结构改革和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财政政策调节的操作趋势,以及对总量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监管效果出现系统性错误。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优化带动下财政政策的双重调控作用。李香菊等[7]2019)指出,要把握税收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功能定位,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研究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实施路径,以便促进中国经济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许生[8]2018)指出,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新旧动能的转化,这要求中国的财税体制必须适应科学的需求。技术创新,加强创新指导和激励能力,服务于创新驱动的战略。在充分利用传统动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动能,逐步形成新的优势,着力运用新技术,加快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文献对于税收政策影响产业调整的理论的研究都比较完善,在讨论其影响时,往往考虑到税收政策的传导作用,即通过影响研发、技术进步等内生变量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学者们还主要根据我国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条件,对我国税收政策对产业调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的总体关系。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税收的角度,对福建省优质工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仍缺乏观察。因此,本文希望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税收政策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以期为“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税收的关系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的六大问题:推进区域空间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能源经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构筑高质量民生体系、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体系六大方面。高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包括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力优化、风险可控、共同富裕及环境优化等。高质量发展的不同层面理解,可以从发展层面、环境因素、基础条件三个方面理解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一是宏观经济层面。宏观上的高质量发展是指稳定的经济增长,区域、城乡均衡发展,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动力,从而使经济发展成果能够使所有人更加平等地受益。二是产业层面。产业水平上的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转型和升级以及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和该行业大型企业数量的增加。产业发展应以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效率,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三是企业层面。企业级高质量发展包括一流的竞争力,质量可靠性和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等,其主要会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

一是高质量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发展,处于新的常态。目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必须建立品牌影响力,并将行业转移到中高端水平。为了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提高质量至关重要。二是高质量的发展受文化环境影响。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工业文明创造了优质文化,提高了优质消费意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每个人追求质量的社会风尚,促进人们的质量意识觉醒。三是高质量发展受政策法规影响。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立法和政策来构建全社会的质量共同治理机制,以促进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应以法律形式促进质量和社会共同治理体系,并整合不同质量主体的权力,共同促进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表征

1.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税收来说。金融财政学中的税收效应,指出税收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即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因此,可通过税收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情况。

2.税收对经济高质量来说。一是税收具有调节经济运行。通过税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收入分配,维护市场统一,促进公平正义等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保证。二是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通过结构性减税增税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改善资源配置状况,在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它发挥着税收的作用,这在市场失灵领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作为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它实现了税负在社会不同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三是税收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税收通过优化研发税制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转化。四是税收是协调各种基本关系的起点。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与其他政策相比,税收可以影响所有经济实体,调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协调可以调动各方的资源并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建立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关系。

(三)福建省产业税负与高质量经济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税收作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部分主要研究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经济税负是否与相应产值相关,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若存在相关性,则可以科学确认福建省三次产业经济税收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税收政策调整提出建议,存在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与税负上都呈现了差异性,但是这个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产业税收负担如何具体影响经济发展的,值得我们进一步量化研究,因此该部分尝试以福建省经济税收数据为例对产业税负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因第一产业的税收和经济占比较低税收数据呈现较大的异常波动,因此本文在做实证分析时,将第一产业剔除,只选择第二和第三产业数据。表1选取2008-2019年每个季度二、三次产业产值及其税负数据。

1   三次产值及其税负(20082019)

 

 

二产业产值(亿元)

三产业产值(亿元)

二产业税负

三产业税负

2008

03

985.22

702.28

0.41

0.45

 

06

2496.77

1642.33

0.16

0.22

 

09

3705.1

2754.28

0.05

0.06

 

12

5318.44

4346.4

0.06

0.04

2009

03

1002.44

786.46

0.37

0.36

 

06

2530.02

1817.12

0.16

0.20

 

09

3844.4

3062.55

0.11

0.11

 

12

6005.3

5048.49

0.07

0.04

2010

03

1286.32

883.83

0.39

0.44

 

06

3203.88

2114.94

0.17

0.22

 

09

5029.35

3557.15

0.10

0.11

 

12

7522.83

5850.62

0.07

0.07

2011

03

1725.44

971.8

0.38

0.53

 

06

4015.57

2498.9

0.16

0.25

 

09

6018.6

4095.1

0.06

0.08

 

12

9069.2

6878.74

0.10

0.09

2012

03

1985.29

1061.14

0.38

0.61

 

06

4512.09

2866.89

0.17

0.25

 

09

6764.48

4687.09

0.10

0.13

 

12

10187.94

7737.13

0.08

0.08

2013

03

2223.78

1206.71

0.34

0.64

 

06

4955.91

3252.77

0.16

0.29

 

09

7446.66

5329.17

0.10

0.13

 

12

11329.6

8664.66

0.11

0.22

2014

03

2453.89

1288.8

0.29

0.65

 

06

5485.24

3558.54

0.18

0.30

 

09

8234.26

5786.51

0.10

0.13

 

12

12515.36

9525.6

0.08

0.09

2015

03

2620

1442.31

0.32

0.52

 

06

5842.21

3929.35

0.16

0.28

 

09

8735.91

6442.26

0.09

0.12

 

12

13064.82

10796.9

0.04

0.00

2016

03

3042.32

2399.29

0.27

0.37

 

06

6070.63

4927.96

0.14

0.22

 

09

9170.32

7731.32

0.08

0.11

 

12

14093.47

12353.89

0.06

0.07

2017

03

3393.4

2782.5

0.26

0.39

 

06

6802.72

5645.68

0.13

0.21

 

09

10385.55

8875.71

0.08

0.10

 

12

15354.29

14612.67

0.06

0.06

2018

03

3637.56

3292.11

0.13

0.21

 

06

7658.58

6325.6

0.06

0.12

 

09

11433.88

10455.22

0.03

0.06

 

12

17232.36

16191.86

0.02

0.03

2019

03

3911.64

3851.46

0.13

0.18

 

06

4351.75

3611.97

0.10

0.21

 

09

4283.54

4041.74

0.09

0.14

 

12

8034.81

7711.86

0.04

0.06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税务年鉴(2004-2017)整理得到。


2  二次产业税负与产值关系的Pearson相关性实证检验结果

3  二次产业税负与产值关系的Pearson相关性实证检验结果


应用SPSS软件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二次产业产值与三次产业税负、二次产业产值与三次产业税负进行检验,结果表2、表3所示,二组数据检验结果均是显著性Sig<0.01,两个解变量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二、三产值及其税负显著相关。由此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税收影响产业结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税制结构达到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税收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发挥税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税收需要从功能,制度和制度三个方面提供保障,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福建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至42395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位列全国第8位,并超越台湾。实现税收4322.4亿元,总量位列全国第12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前提下同比增长0.9%(全国为1%)。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量实现稳步增长,经济高发展取得进步。

(一)产业创新方面

一是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坚持创新指导,以创新为指导,突破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新的动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和调整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19年,全省鼓励高新技术税收政策减免额74.76亿元,同比增长35.0%,快于全省税收减免额增长速度6.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享受减免55.7亿元,同比增长31.0%,占比74.5%,受益最为明显。分政策看,2019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共计减免29.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9%,反映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创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是创新产业实力壮大。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加强和补充产业链,提高产业链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全省高技术产业企业户数18.78万户,同比增长21.8%,快于全省13.7个百分点。增值税销售收入(以下简称销售收入,下同)及入库税收分别同比增长35.6%3.1%,快于全省水平192.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力发展速度显著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如图22019年高技术服务业四年来首次发展快于高技术制造业,如表22019年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2%,快于高技术制造业(16.0%35.2个百分点。分类看,高技术制造业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快,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1%;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3%

4  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销售收入对比(2016-2019

 

2016

2017

2018

2019

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亿元)

838.32

1104.39

1437

1932.66

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亿元)

1073.23

1330.54

1582

1785.5

数据来源:根据金税三期系统整理得到。


1  福建省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销售收入对比(2016-2019

三是创新业态不断涌现。2019年,新技术、新业态企业活力充沛,全年互联网+、科学技术和消费领域的新办企业增量明显,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办企业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互联网对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催生新模式、新业态,2019年全省互联网信息服务销售收入增长342.4%,其中福建字节跳动申报销售收入从2.11亿元大幅增长至37.38亿元,增长超10倍。新技术也对居民消费服务业带来变革,全省民宿服务、餐饮配送服务、网上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9.0%97.4%36.9%,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5    互联网信息服务销售收入(2016-2019

 

2016

2017

2018

2019

互联网信息服务(亿元)

4.5

7.74

19.42

85.92

 

 

数据来源:根据金税三期系统整理得到。

2   互联网信息服务销售收入(2016-2019

(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方面

福建省2001-2019地区生产总值。如图1所示,从横向上看,福建三大产业结构看,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产值相对较低。从纵向上看,第一产业比重在逐渐下降,第二产业趋于稳定,第三产业随着年份增长,产值趋于增加。总体来说,福建省产品结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层次不足。福建省产业市场中多是劳动集约类型,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主要是依赖成本优势发展产业,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普遍存在生产的产品技术水准差,装备设施不够先进,能创造的市场价值不多等问题,这些都显示了该产业处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体系的价值链尾端,造成了福建省整体产业结构水平不高的局面。工业企业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自主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大量的外贸出口需要引进国外的关键零配件,对外的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6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12019)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1

16.00

44.3

39.7

2002

14.90

45.6

39.5

2003

13.90

47.0

39.1

2004

13.70

48.1

38.3

2005

12.60

48.5

38.9

2006

11.40

48.7

39.9

2007

10.80

48.4

40.8

2008

10.70

49.1

40.2

2009

9.70

49.1

41.2

2010

9.30

51.0

39.7

2011

9.20

51.6

39.2

2012

9.00

52.2

38.8

2013

8.90

52.0

39.1

2014

8.40

52.0

39.6

2015

8.20

50.9

41.0

2016

8.30

48.8

42.9

2017

7.60

48.8

43.6

2018

6.70

48.1

45.2

2019

6.12

48.54

45.33

数据来源:福建省历年统计年鉴及公报

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12019)

另外,机械装备、石化、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占税收总额比重分别为19.9%16.0%5.2%,支撑起全省税收格局。同时,2019年房地产业税收占比18.2%,较2018年下降1.6个百分点,反映我省实体经济税收比重在持续提升,对房地产税收依赖度有所减轻。

(三)生态文明方面

坚持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实施污染防治战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防御战,才能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已经加速,有效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置的建设势在必行,生态文明的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绿色税制逐步形成。2019年,全省入库环境保护税3.19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制造业入库1.85亿元,占比57.9%,电燃气水供应行业占比12.8%4074.33)万元。优惠方面,2019年企业享受各类节能环保类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金额同比增长12.8%,其中制造业优惠金额同比增长24.8%,增长更快。反映节能环保类税收政策的产业引导作用的增强。

二是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增值税申报数据反映,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8%,快于全省水平12.4个百分点,发展更快。此外,旅游行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6%12.2%12.1%,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四)对外开放方面

一是自贸区营收快速增长。2019年,自贸区企业增值税申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2,快于全省水平1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第三产业集聚明显,与贸易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占自贸区销售收入总额的43.2%,同比增长25.9%,快于自贸区整体增长水平9.7个百分点。与商务通关密切相关的商务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达51.4%。从地区看,平潭片区活力更强,2019年申报增值税销售收入523.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4%,其中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184.9%

二是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省共办理税务登记外资企业(含港、澳、台)10.27万户,同比增长7.7%,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63万户(占比25.6%)、批发零售业1.76万户(占比17.2%)。从地区看,厦门对外企吸引力最强,2019年共有外企3.77万户(占比36.7%),同比增长10.8%,其次为福州2.28万户(占比22.2%)、泉州2.0万户(占比19.5%)。

三是出口规模稳中有进。面对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我省出口仍保持韧性,整体规模稳中有进。2016年进过一定下滑之后(-2.2%20172019年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19年中美贸易战影响下,我省出口额8277.86亿元,比增长8.7%,增速较2017年提升1.6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居全国第8位。

7    福建省出口金额(2014-2019

福建

出口金额(亿元)

出口金额:同比(%

2014

6969.24

-- 

2015

7013.24

0.6

2016

6838.87

-2.2

2017

7114.08

4.1

2018

7615.6

7.1

2019

8277.86

8.7

数据来源:根据金税三期系统整理得到。


4   福建省出口金额(2014-2019

(五)发展成果共享方面

一是宏观税负下降。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政策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涉及多达12个税种、19个费种,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双管齐下,优惠方式之多前所未有。全年共计实现政策性税收减免1501.79亿元,同比增长28.9%。我省宏观税负(税收收入与现价GDP的比值)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有力支撑我省经济发展。

8    政策性税收减免额(2016-2019

 

2016

2017

2018

2019

政策性税收减免(亿元)

757.9

961.42

1165

1501.79

 

 

 

数据来源:根据金税三期系统整理得到。


5  政策性税收减免额(2016-2019

二是居民收入提高。税改革“红包”增加居民收入,减税红利也惠及广大工薪阶层,56.9%的工薪阶层不再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人均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个人收入提高,直接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加之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税政策大幅降低批发业、零售业等流通行业税负,双重利好推动全社会消费水平较快增长。税收数据显示,2019年与消费相关的批发零售业和居民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增长6.4%16.4%

三是优化分配格局。本轮减税降费具有降低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企业部门收入和居民收入比重的鲜明导向,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同比增长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截止11月)同比增长8.5%。政府部门收入增幅显著慢于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收入增幅。

四、从税收视角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一)工业实力能不够强

2018年,福建工业税收贡献度32.5%,低于华东六省一市平均值(36.5%4个百分点,位列第六位,仅高于上海(26.5%)。制造业强省江苏、山东工业税收贡献值分别达到44.1%43.4%。从行业看,福建省制造业税收贡献度29.0%、低于华东六省一市平均值(33.3%4.3个百分点,仅高于上海(25.5%)。

(二)部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有待完善

从增值税发票流向看,福建省省际贸易总体呈现顺差状态。2019年销往省外金额比省外购进金额小7.8%,其中,制造业总体产业链条相对完整,销往省外金额比省外购进金额多42.1%,但部分制造业仍呈现省际贸易顺差状态。其中,机械装备产业从外省购进金额占其总购进额比重为60.4%,销往外省金额占其总销售额比重为76%;电子信息产业从外省购进金额占其总购进额比重为59.5%,销往外省金额占其总销售额比重为78.5%,反映这两个产业属于上下游市场“两头在外型”,省内上下游配套有待完善。

(三)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增值税申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火力发电销售额占电力供应行业销售总额的46.5%,虽远低于华东六省一市水平,但从趋势看,近三年火力发电销售额占比呈上升趋势,20172018年分别为42.7%42.3%。而同期水力发电销售额占比为14.3%、较2017年降低了4.7个百分点。

(四)龙头企业实力有待提升

2019年排名前四的龙岩烟草、厦门烟草、联合石化、中化泉州四户企业2019年合计入库293.86亿元,占制造业百强税收的23.6%。而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传统国有烟草、石化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虽有宁德时代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在我省行业中比重不断提升,这一方面大幅提升了行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掩盖了行业其他企业发展趋缓的现状。2019年制造业纳税百强中汽车制造业企业仅4户,较2018年减少了1户。其中2018年排名第10名的东南汽车,2019年入库税收仅0.3亿元退出百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入围8户,较2018年减少3户。

五、促进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要实现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大总量,尤其是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引领,减少对商贸、服务领域的招商路径依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质增效为核心、驱动创新为动力,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韧性。

(一)提升主导产业链实力

1.做强第二产业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依托我省现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将产值留在省内。建议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抓住现阶段自研芯片的浪潮,加快扩充现有芯片生产能力,推进先进封测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增强集成电路材料和装备本地配套及服务能力,并培育和引进一批消化本地晶圆生产能力的设计企业。二是装备制造业。坚持龙头带动,完善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提高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三是石油化工产业。继续围绕“两基地一专区”建设,适度降油增化,增强烯烃、芳烃原料供应能,发展壮大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和技术创新,以打造全国重要的临港产业集群为发展目标。

2.做优第三产业

一是支持创新业态。抓住国家出台专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契机,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对三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和孵化力度,激发三产业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二是完善金融业态布局。加大优惠政策激励,加快发展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避免金融辐射重叠区造成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现象。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旅游从业者将改革的红利继续投入旅游产业中,切实发挥减税降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作用。深化“清新福建”、“全福游”等文化品牌的战略,提速福建省旅游业产业化水平,全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依托先进技术发展智慧旅游,促进开放、带动百业、增加就业、繁荣市场。

(二)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加大人力资本和研发资金投入

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民营企业逐步让渡到创新研发主体,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步伐,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究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增值税留抵税额继续退税政策。

2.在“三新”领域财税政策突破上争取中央支持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整体框架内,需要选取部分行业或领域在财税政策上进行重点突破,尽快建立起与国际税制相衔接、有利于全球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的税制体系。目前我国税收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由于创新动能的积蓄,新产业、新经济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迅猛,但部分“三新”领域适用的税收政策尚未明确,这给政策突破提供了空间。因此财税部门更多地参与全省重大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制定、经济形势分析等工作。并利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特殊定位,重点在互联网及数字经济应税收入确认、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总分公司互认等方面,积极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反馈企业诉求,特别是对于尚未明确的税收政策,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争取在实验区先行先试,有效发挥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采取价格补贴与扶持优惠的方式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出台对新能源行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的价格补贴力度,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扩大新能源产能。二是全面清理取消我省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可根据我省实际需要扩大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执行行业范围,提高加价标准,促进能源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效水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三是坚持用价格补贴与税收优惠并举的方式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对内经济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放宽行业准入制度,积极鼓励省内万亿民资进入新型战略产业、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省市建设项目。加大培育综服企业力度,支持传统外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为综服企业,增强现有传统外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后劲,支持本省现有综服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其对省内委托代办退税生产企业的吸附力,将省内出口潜力转化为出口实绩。二是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把规模大、附加值高、经济税收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引进来,吸引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落地发展,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税收贡献率。实现经济转型和税源稳定、产业升级和财源壮大同频共振、协同推进,促进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五)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的税收政策。

一是在制定实施优惠政策。改革人才引进税收激励政策,根据福建人才紧缺状况,在现行基础上给予较大幅度的个税优惠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提高科研经费中对科技创新人员的报酬、奖励、创新所得的绩效、专利权转让等收入,减征或免除个人所得税。增加在知识产权交易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个人或者企业要给予宽松的税收优惠政策。政策的实施要注意政策的协调性,做到措施协同、上下一致,强化政策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建立政策宣传统一发布平台。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释放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让个人或企业真正有获得感。归集整理并明确责任部门,既便于个人或企业查询,也能让个人或企业真正明白政策的适用范围而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课题组成员:洪晖  肖文倩  陈旭煜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政府招商引资中的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下一页:基于税收大数据的纳税人画像模型构建——基于福州市税务局360纳税人体检中心实践案例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