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税史漫说
以猛治国 阜民生财
日期:2021-01-26    来源:原创   

——皇帝朱元璋的以猛治国

治隆唐宋——南京明孝陵【1】石碑上的一句话揭开了传奇皇帝朱元璋【2】辉煌盛大的一生。那是清朝康熙皇帝留下的字迹,他只是想告诉世人,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比唐朝、宋朝还要好。所谓的英雄惜英雄也不过如此吧。

 

生于乱世贫困之中,却并不能阻挡朱元璋以布衣一举而为帝王的神话,天赋的军事才能让他成功的将华夏子民解救于蒙古军的铁蹄之下。他指挥自己的军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纵横捭阖间整个蒙元文明灰飞烟灭,大汗旗帜在历史的天空重新迎风飘扬,朱元璋,这个山间田地走出来的布衣皇帝用荡平群雄的气势架构了一个威震天下的汉族政权,整顿出了一个制度完备的明王朝。为了巩固政权、循正吏治,朱元璋采取以猛治国的方针,行特务统治,屡兴大狱,滥杀功臣,严刑酷法,其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皇位稳定,并使之传之万世,因而在明朝,君主专制集权达到了绝对化。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正因为他是农民,所以透彻地知道,只有兴农,整个国家才会祥和。任何与农民过不去的举动,都可以看作与朱家天下过不去。出身的贫苦,经历过乞丐、和尚、草寇的辛酸,朱元璋知道人民造反的原因是官逼民反,这也造就了朱元璋对百姓的仁慈,他对民生的关注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比拟的,从帝国建立之初的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五年,免征各地农民赋税的文告与诏令称得上连篇累牍。与此相关联,在各种场合的谈话、文告、诏令和对子孙教育中,朱元璋也曾无数次地表现了缓解农民疾苦的努力。他将所有热情都放在了农民身上,新开土地,实行里甲制度,免除赋税。朱元璋时代,减免田租的命令不绝于史。他还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懂民知民,最终就会为民造福,朱元璋制定的徭役制度相当先进,其核心,大体上是根据家财田产的多寡确定承担劳役的多少——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甚至不出。颇有些当代税收累进制的味道。致使今天还有学者盛赞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公平世道。他休养生息的政策给明朝的税收带来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在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宣布税收的总额是3278.9万担谷,应该固定不再改变。当然,政府财政除了来自于主要是自耕农的农民的土地税外,还来自于人口税、徭役、各种主要民生产品,比如说盐业、矿业和酿酒等等的专卖制度。从现在的财政观点来看,明朝政府的税收负担,大概是10%的国民产出,因此是比较低的。从贫苦农民中走出来的朱元璋深知官吏们的欺压鱼肉有多么可怕、多么如狼似虎,于是,他把自己指导下的乡村建设推到了极致,渴望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乡村世界。朱元璋是我国推崇法制社会的鼻祖,法制建设是朱元璋施政的一项要务,是实现他安民增赋思想的一个重要保证,他在称吴王时即在议行律令,强调治国和治税都必须使百姓有法可守,官吏有法可依,无论是守法者还是执法者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无纵无滥才能平治天下。他依照《唐律》制定《大明律》,颁布《大诰》。《明律》专设《赃罪》篇,把贪赃归纳为六种,即监守盗、常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与坐赃等,并画六赃图标于律首,表示严惩贪官污吏。他还把《大明律》、《大诰》等律书广为散发,规定每年的正月、十月,各级官吏、士大夫及民间老百姓都要聚集在一起,宣读讲解律令。朱元璋就一直实践着用法律查处并严惩贪官污吏,用流血的手段进行长期的内部清洗工作,渴望将一个坚固牢实的明王朝交到子孙后代手上。

 

怎样才能使官府不过分欺压百姓这个问题上,朱元璋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他能够想到的方法就是严格控制官员们的行为,朱元璋对贪污腐败的痛恨不可否认来源于他早期的生活经历,他深知百姓疾苦,对官员的腐败是无法容忍的,他痛恨贪官污吏对国家肌体的任何噬咬,这位以重典刚猛治国的太祖皇帝,一心希望通过对帝国的官员阶层的严苛约束,对腐败的酷辣惩治,构一个更公平、公正,更稳固、长久,更富足、昌盛的帝国,他满怀赤诚地渴望这个由自己在乱世中一手缔造起来的国家能够比以往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坚固牢靠。但事实上,他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在落实这理想社会的过程中,许多开国功臣葬身于他刀下。朱元璋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些以朝闻道,夕可死为人生信条的读书人却在当官之后成了朝获派,夕腐败。面对一大批前仆后继的腐败官员,除了肃杀明太祖也想不出万全之策,于是有了剥皮实草。朱元璋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就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实草,他把府、州、县、卫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们触目惊心,知所警惕,还用上了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钩肠、去势等酷刑。然而在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艺术前,抵御不了诱惑的官员们仍然前腐后继,成群结队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胡惟庸倚仗着朱元璋对自己的恩宠在贪污腐败的路上越走越远,在自己身边纠集了一个小集团,他的胡作非为最终被朱元璋知晓,于是,一场杀戮在所难免。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一手弄出来的又两起大案,由于空印而被杀被流放的官员,数以万计,郭桓案则将一批从中央六部到地方上的官员打入了深渊。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有一年朝廷同批发榜派官364人,一年后,杀6人,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358人,一个没漏全被处置了。

 

这位铁血帝王坚决地挥动他的巨人之手给那些腐败的官员以无情的打击,他的做法,给他招来了骂名与愤恨。但历史似乎应该给予人们足够公正的审视,我们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考虑一下似乎也就释然了。他深知如果各级官员继续骄奢淫逸下去,明王朝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义无反顾的走向灭亡,于是,他知道得做些什么了,只是他似乎将这场杀人游戏演绎得太过火候了。但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皇权家天下的旧中国帝王朱元璋从骨子里爱着他的臣民的,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背起了这一沉重的历史后果,后世对他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反腐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良好的官场正气,澄清了吏治,此后很多年,明代官场的腐败现象也少见了。这一切都是朱元璋对百姓的福泽。

 

朱元璋以英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拯华夏之民于蒙元铁蹄之下;廓清禹域,豪杰景从,使亿兆黎元重闻孔孟文教之声,这一切的辉煌都只是为了用来佐证他作为一代布衣皇帝的传奇吧。在铭记朱元璋救民于蒙古铁蹄的伟大功业的同时,对他独裁屠杀的记忆我们选择宽恕,对历史,我们也应学着选取一种仁慈的态度,就像朱元璋对待他的臣民一般。

 

 

注解:

(1)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 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2)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故事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以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吃尽了苦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只好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重,寺庙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讨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僧。他云游四方,到处乞讨。1352年朱元璋云游回到家乡,投奔于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勇武过人,很快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不久,又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此后,朱元璋以战功先任镇抚,后升总管之职,成为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3)空印案

公元1382年,中国明代初期朱元璋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

 

(4)郭桓案

中国明太祖朱元璋严惩户部侍郎郭桓等吞盗官粮的重大案件。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御史告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等共同舞弊,吞盗官粮。明太祖令审刑司拷讯,牵涉礼部尚书赵瑁等人,发现除侵吞宝钞金银外,仅贪污税粮及鱼盐等即折米2400余万石。于是,赵瑁等皆弃市,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供词牵连各布政使司官吏,系狱拟罪者数万人,株连之人遍天下,中产以上民家被抄杀者不计其数。于是引起许多地主官僚的不满,纷纷指斥、攻击告发处理此案的御史和法官。为防止矛盾扩大,明太祖乃手诏公布郭桓等人罪状,而将原审法官右审刑吴庸等处磔刑,以平众怨。

 

上一页:雄才韬略 兴农重民
下一页:千古转头归灭亡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