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税史漫说
南北异制的天骄政策
日期:2020-08-14    来源:原创   

一元朝赋税综述

十三世纪,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蹄声中,整个世界开始战栗,一个气势磅礴的伟大帝国在世界的东方赫然屹立。从蒙古大旗在大都升起的那一刹那,历史开始肩负起见证一代伟大帝国诞生与辉煌的伟大使命。

 

元朝,它用野蛮与杀戮为自己开疆辟地,它让英雄用鲜血为自己书写了壮丽。如果说那是一个摧毁一切的时代,如果说那是红色血迹中累积起来的辉煌,那试问又有哪一个时代能逃脱这一历史的魔咒,干干净净的来,从从容容的走?

 

草原的广阔赋予了蒙古人征服一切的霸气,一代枭雄铁木真1,义无反顾的为元朝拉开了一道血与火的壮丽序幕,于是,元朝开始在这个舞台翩翩起舞,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昭,遂下江南,天下为一。其地北逾阴山,西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大元旗帜迎风猎猎飘扬,真正是舆图之广,历古所无。中原大地、江南水乡、天山南北、波斯、藏北高原、俄罗斯、钦察草原、乃至两河流域,大元的驿马,在金光大道上可以没有阻障地撒欢驰聘。中国历史,正是凭借元朝这个伟大的必不可缺的辉煌过度时代,我们的版图才能禁受后世不肖的继承者们一次又一次挥霍。蒙古帝国的触角伸得辽阔无边,后人于是开始眺望本土以外几大汗国的金碧辉煌,并津津乐道那些奇异的异域故事。我不喜欢纠缠在元朝开国的残酷与破坏上,这不符合历史的本性,如果暂时忘却蒙元东征西杀的残酷性、破坏力,那个时代所迸发出的勃勃不可抑止的创造力、进取力,不得不令后人为之悠然神往。欧洲文艺复兴的辉煌依然掩盖不了元朝文化迸发出的惊人魅力,元曲姿态的优雅,《窦娥冤》2的凄怆、《西厢记》3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纯美的爱情,义无反顾的将中国舞台艺术送入了黄金时代。元朝,一步步走到了属于它自己的顶峰。

 

但遗憾的是忽必烈及其继承者却在治国上走错了方向,仍旧以马上得天下的精神治理着这个国家,重武功以至于制度无法上轨道,改革也无法落实。经过很多改革的失败,元朝财政一直没有成为定型的机会。元朝赋税最突出的特点是南北异制。这与元朝强烈的民族压迫色彩有关,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给蒙古族以各种特权,在赋税方面,也给以各种优惠。不仅在田赋上南北异制,其它赋税也南北各异,就是同一地区的赋税,制度也有很大差别;元朝赋税的另一个特点是,商税和盐税较之以前各代有所发展。元代由于商业的繁盛,使商税无论是品类还是数额都有明显增加,成为元朝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赋税征钞,这是元朝赋税的又一特点。在以往各代,赋税一般以实物缴纳,虽然也有征钱的情况,但不是普遍现象。元代则不然,赋税大部分征钞。这是因为元代货币经济发达,国家以钞为法定通货的原因。在当时,赋税征钞给人民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随着钞币的贬值,赋税的加重,人民受害颇深。

 

粮税是元朝的主要赋税项目之一。以征收粮食为主,故得此名。元代的田赋,有税粮,有科差。税粮行之于江北地区叫做丁税、地税,行之于江南叫夏税、秋税;科差在江北有丝料、包银、俸钞,在江南有包银和户钞。华北的税收即与华南不同,在华北租庸调成为一种体系的制度,也就是税收以户为单位,分为丁税、地税,因户而异。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工匠、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儒人等户,都是验地(按占有的地亩数)缴纳地税,每亩三升。 军户、站户占有土地四顷以内的可以免税,四顷以上要按亩纳地税。民户、官吏、商贾等验丁纳丁税。成丁的年龄估计是十五岁。丁税每丁粟两石驱丁(即驱口)减半。凡当丁税者不纳地税,反之,当地税者也不纳丁税。但是,由于前两类户与后一类户之间,互相买卖土地以致发生纳税混乱。常常有一户同时负担丁税和地税的情形。虽说内中有差别,但足其可能地使各户所出相等。这是契丹与女真留下来的遗物,他们需要同等简单的税制支持他们的军事动员。可是在华南,元朝仍如宋朝按亩收税。分为夏、秋两税。秋税按亩征粮,税额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差别很大,同一地区内也因土地好坏分很多等级,有的低至一两升,有的高达两三斗。夏税征收的办法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征收粮食和丝、绵、布等实物,有的地区则征收货币(钞)。据某些地区资料估算,夏税约当秋粮的一半。元朝统一江南之初,只在江东、浙西征收夏税。元贞二年(1296)起,在浙东、福建、湖广等地征收夏税,后来江西也征收夏税。元代江南夏、秋两税的税额是沿袭宋代的,但在延佑七年(1320)政府下令每斗添加两升,即增收百分之二十。

 

草原虽然非常辽阔,却没有给黄金家族赋予优秀而又辽阔的政治视野的基因。元代统治者为满足日益浩繁的财政支出,加强对各族人民的财政搜括。自世祖至元至文宗天历的七十年间,国家赋税不断增加,如盐课增加二十余倍,茶课增加二百四十余倍,商税亦增加近十倍。而官吏的额外苛敛更使民不堪命。在元朝统治者的残酷掠夺下,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十分凄惨的。元朝人评价元朝的税收时说:割剥民饥,未见如此之甚!,元朝后期酒课、盐课、税课比之国初,增至十倍。征需之际,民间破家荡产,不安其生。 赋税繁重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会遇到的通病,但南北赋税差别如此之大这在历史上却是元朝特色,这不得不说是元朝如此广阔的疆域结下的硕果

 

元朝政治,戒备主义实用主义相结合的一种高难度艺术。汉文明的高级,最终让蒙古上层贵族因为技术方面的无法企及和借鉴产生了厌恶,最终,这种厌恶又蜕化为愚昧的、盲目的、不知就里的仇视。他们既不能改造这种文明,又不能完全融入这种文明。阿诺德汤固比说过:境外蛮族的全部文化产品都有心灵分裂的创伤。这种创伤,在汉文明这样一个高级而又成熟的文明面前,使得统治者既无力使本民族产生更成熟的集体主义意识,又没有发展出更积极的个人主义精神。于是,蒙古人拒绝汉化,甚至期望蒙古化,这必然造成这一帝国鲜明的南北差异,接连而至的无疑就是政策的南北差别了,而赋税,这一关系民生的伟大举措也被带得偏离了轨道。

 

面对来自北方大草原呼啸而来的蛮族,经济方面最容易被吸收改造,元朝对各族、各地人民实行分而治之的田赋税收制度。对蒙古族税收从轻,对汉族及其他民族赋税从重。汉人负担重于女真人,女真人负担重于蒙古人。不仅田赋南北异制,其它赋税也南北各异。人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负担,或逃亡流徙,或啸聚山林,与官府对抗。商人有时也被迫罢市以抗苛税。于是,元朝的农民起义的喧嚣声中走出了历史,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完结了。

 

在对庞然帝国轰然坍塌后的陌生世界瞠目结舌之际,我们不得不低头沉思一下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当英雄们掌控帝国后,他们做到公平了吗?我们见到的是对汉人的屠杀以及在沉重赋税压迫下汉人的呻吟,假使这些英雄真正做到税负公平,对所有国人的公平,也许,呈献给历史的将是另一派安宁与祥和吧,历史,也许将少一笔沉痛与血渍吧。但反观我们后人,我们敢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做到公平了吗?首先我们对历史就没做到应有的公平,几百年过去,出于政治原因,出于民族偏见,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对于元朝,除过激的、以偏概全的讴歌以外,无外乎就是更加矫枉过正地把它一团漆黑化,认为是野蛮文明对正统文明的入侵,即使那么多的历史成就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对历史,我们还是多一点宽容吧,毕竟,东西方文明和历史的新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历史的车轮又向前艰难的走了一圈,翻开的将是新一页的美好。

 

 

 

注解:

(1)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又称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末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史称十三翼之战。

 

(2)《窦娥冤》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主要是讲叙了窦娥自幼丧母,婚后丧夫,与婆婆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后又被赛芦医父子欺压的悲惨一生,最终含冤而死。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3)《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上一页:
下一页:重拾海上“丝绸之路”的记忆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