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税史漫说
圣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
日期:2020-08-14    来源:原创   

——说南齐塘丁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们踏着杜牧的诗的节拍走进无锡南禅寺,这座位于无锡南门头上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最胜丛林,除建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外,还建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的妙光塔。传说是为了制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湾与运河的交会处。一段历史,一段故事。隔着千年,品味先人的睿智,纵观先贤的礼义,也凝听历史的回音和赋税的呻吟。

记忆开始鲜活,南朝是东晋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420年,刘裕废掉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司马德文,称帝建宋。即位后,他下令赦免因逃避兵役、租税流亡的人,在限期内还家者,可以减赋两年,拖欠的租税不再收取。这些政策得到人民欢迎,国家很快安定下来。到元帝刘义隆,大力发展经济,使长江流域尤其是三关地带,出现了自东晋以来不曾有过的繁荣,史称元嘉之治。公元453年,太子刘劭杀死刘义隆,从此刘宋政权重蹈西晋皇室内部骨肉相残的覆辙。到479年,掌握军政大权的萧道成夺走帝位,建立齐王朝,史称南齐。

南齐,地处长江之南,雨季长。而会稽郡沿海、沿江、沿湖,陂池湖塘常因海潮或大雨崩坏,泛滥成灾,道路桥梁也被冲毁,洪涝灾害严重。沿岸的百姓常遭受水灾的侵袭,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雨季的到来,也伴随着流浪人的增多。齐高帝萧道成借鉴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以宽厚为本,提倡节俭。高帝在位期间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提倡节俭,人称良主,他一直反对建立奢华的宫殿,而是勤朝政,生活俭朴,博学能文,深沉而有大量。他经常以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阶勉励自己。齐高帝在位四年,南朝的经济的发展趋于稳定。在民间,为了让常遭受水灾的侵袭百姓悲剧不再重复性地上演,为了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会稽郡人民自行摊派工料,兴修水利的办法。皆保塘役,家家户户出人出力,自觉自愿地参与保塘,高帝、武帝时,南朝的经济趋于稳定,会稽郡经济也有一定发展,人丁亦开始旺盛。因此,兴修水利已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当地士绅比照政府人丁税就按丁收钱,作为筑堤保塘的费用,它是民间的一种自助组织,塘丁所交的钱不入官府。这就是塘丁税的雏形。

齐高帝多次打败北朝的进攻,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国家安定的环境,而且他勤于政事,经常干活感到半夜,就是这样他在夜里还要看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所以在早期南朝相当的发达,发展水稻生产,发明水磨,推广小麦种植,在此基础上发展冶铸、缫丝、制瓷、造纸业等等。他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帝萧赜即位,年号永明,在位11年。武帝像高帝一样,整顿吏治和户口,遏制豪强势力,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创下了永明之治《南齐书·良政传》上说,在萧赜当政的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武帝诏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晚俗浮丽,历兹永久,每思惩革,而民未知禁。乃闻同牢之费,华泰尤甚;膳羞方丈,有过王侯。富者扇其骄风,贫者耻躬不逮。或以供帐未具,动致推迁,年不再来,盛时忽往。宜为节文,颁之士庶。并可拟则公朝,方樏供设,合卺之礼无亏,宁俭之义斯在。如故有违,绳之以法。连武帝本人也在感叹着:夫贵有天下,富兼四海,宴处寝息,不容乃陋,谓此为奢俭之中。可见,即使武帝提倡勤俭节约,在封建社会上层阶级中,勤俭仍是水中花,镜中月,虚无缥缈。

武帝永明二年,身为会稽郡的太守的王敬则奏请皇帝,把塘丁税列为税目,上交国库,齐武帝同意。 会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敬则以功力有余,悉评敛为钱,送台库以为便宜,上许之。从此,浙东地区,租调之外,更生一调。

齐东昏侯时,又把塘丁税扩大到整个扬州、南徐州去征收。齐东昏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齐宣德太后的懿旨中指斥他:凡所任仗,尽慝穷奸,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身秉朝权,手断国命,诛戮无辜,纳其财产,睚眦之间。屠覆比屋……曾楚、越之竹,未足以言、校辛、癸之君,岂或能匹。因此,塘丁税所积累的赋钱被官府垄断后,他们也不会再专门用来修堤补路,致使陂池湖塘崩坏,洪水横流,道路也无人修。税种税目的增加,不仅没有更好地造福人们,却成了农民的又一项沉重负担。

上层社会的荒淫与奢靡,该由谁承受?这是一个千古话题,但却往往只有一个答案——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南齐不能说是一个富足的朝代。可是,上流社会的奢靡却要有强有力的国库支撑。当国库也已寥寥无几的时候,统治者除了搜肠刮肚地从百姓们身上榨取他们的劳动所得外,别无他法!于是,人民的肩上,又加了一个重重的包袱——统治者巧立名目后的苛捐杂税!

王敬则本意不是要让要让百姓肩上多一份负担的吧,因他以功力有余,又可让圣上欢心。何乐而不为?从此,这项公益费用变成税收。而这碰上南齐未东昏候萧宝卷这个昏君当政时,以后百姓的苦难一切顺理成章。南齐末东昏君为供太乐主衣杂费,命令扬、南徐二州桥桁塘埭丁,计功为直,敛取现钱。 计功为直,敛取现钱的折钱纳税制将老百姓的税收一下子提高了四倍!那是何等的残酷!从此,塘丁税成为人们额外的负担,同时也为南齐的灭亡埋下种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南齐建国初期,高帝想到了,可是他的养尊处优的后代们却忘了,他们踏上宋灭亡之路——荒淫无度,猜忌泛滥,奸人当道。齐终究灭亡了,23年,在历史漫漫长河中昙花一现。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由民间自行筹集的修塘费用,怎么从人力参与变成一种由政府统一征收的塘丁税的过程,它与横征暴敛之间的联系,联想《汉书·艺文志》慎子一篇中的先人的感叹:圣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

 

 

 

 

注解:

(1)《慎子》-正文

战国时期慎到一派的著作。慎到,国人。齐宣王时曾在稷下讲学,至湣王末年离开。《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慎子》四十二篇,唐以来编为十卷。北宋时《崇文总目》著录《慎子》三十七篇,《通志·艺文略》及《直斋书录解题》均仅存一卷五篇。可见宋代《慎子》有两种本子流传,一为三十七篇的九卷本,一为五篇的一卷本,合起来正好是四十二篇的十卷本。南宋以后,九卷本亡,只一卷五篇本流传。《慎子》现存《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还有《知忠》、《君臣》二篇,清钱熙祚合辑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另外,还有佚文数十条。从现存的《慎子》中,可以看出慎到尚法、贵因、重势的思想,属于前期法家,但他弃知不尚贤,所以荀子批评他"蔽于法而不知贤"。明慎懋赏校刻《慎子》内外篇,全书共八十九事,比五篇本多出五倍以上,是抄袭先秦两汉子书杂凑而成的赝品。罗根泽在《诸子考索·慎子辨伪》中曾列八证以明其伪。

 

(2)南朝是东晋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3)无锡南禅寺

 

(4)王敬则《吴兴郡录》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王太守一日抓得一偷,就把他的亲属召集来,当众鞭打他,然后让他天天持帚打扫街路,不使怠废。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又宣布:让他检举境内其他贼来代替自己打扫街路。其他偷贼深怕被识,都远远地逃走了。可见,王敬则是一个替民除害的好官。王敬则深受高帝、武帝的宠信,在高帝与武帝在位期间仕途一帆风顺。太祖遗诏敬则以本官领丹阳尹。寻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永明二年,给鼓吹一部

 

上一页:
下一页:二十四、一隅未明 千古叹兮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