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医养生
你的膀胱好吗?
日期:2020-11-16    来源:原创   

《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它把膀胱比喻为“州都之官”,所谓“州”就是江河中央可以居住生活的岛,“都”就是有关卡城门把守的城市,那么膀胱这位“州都之官”就是这个岛上城市的管理者。其基本的职责有两个:“津液藏焉”和“气化出矣”。

 

先说“津液藏焉”。通俗的理解膀胱就是储存尿液的,但《黄帝内经》却用“津液”这个词而不用尿液,是有其更深的含义。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养作用的,称为液。从直观的形态来看尿液属于津,而《黄帝内经》却用“津液”,是否尿液还隐含着“液”的功能。中医认为人尿无毒,可以入药,以用童便为好。《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和人尿有关的中药,其用途从肺到痔疮不一而足。苏恭《唐本草》记载治胃癌可用人尿,“症积满腹,诸药不愈者,人服一升,下血片块,二十日即出也。”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说“人尿主卒血攻心,又主症积满腹”。因此,膀胱的第一职责就是把津液收藏好,它还要继续提取其对身体有用的精华物质。怎么提取,我们接着说“州都之官”的第二个职责——“气化出矣”。

 

所谓“气化出矣”,就是水液在体内必须以“气”的形态运行,也就是液态的水必须转变成气态的“水”才能运行到全身,要把水变化为气,就需一种能量——火,生理的“火”就是人体的阳气,阳气的温煦、蒸化作用促使水转变成气,这就像一锅凉水变成水蒸气就必须加火一样,这个过程中医称之为“气化”。储存在膀胱的津液,通过气化,继续提取有用的精华物质——“气”供身体所用,同时把无用的垃圾——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膀胱“气化”出问题了,至少会影响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充分提取其精华物质,使精华物质也随着小便排出体外,故而出现小便泡沫多、有异味、混浊等现象;正常尿液是淡黄透亮,小便浑浊有多种因素造成。《景岳全书·淋浊》:“白如如浆者,亦多属膀胱水道之热…….;若无内热而白者,多由饮食湿滞;……若胞气不固而液浊不清者,此亦败精之属。”二是尿液排出有障碍,《黄帝内经》说:“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闭藏的缘故。膀胱如果气化不利,就会出现小便不通、尿闭;如果不能约制,就会出现遗尿。”正常情况是排尿不费力、有尿憋得住,从理论上说,一个人每天的排尿次数不应超过8次。白天7次,晚上1次;因个人饮水量不同,白天排尿4—6次也是正常的,夜尿最好不超过2次,如果睡前喝水较多,起夜次数随之增加,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晚上没喝多少水,却老是起夜,就要留意疾病了。

 

膀胱“气化”出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阳气不足,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又称元阳、真火、真阳,它是提供热能量的,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推动、温煦作用。肾阳充足,则人体机能活动旺盛。若素体阳虚,或老年肾亏。或房事过度,或久病伤肾等,则会损伤肾脏阳气,致使肾阳不足,对各脏腑的温煦功能减弱,出现肾阳虚证。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气化出矣”的功能出问题,其根在肾,俗话说得好,小便是肾的晴雨表就是这个道理。

 

膀胱为人体津液之府,膀胱经为人体阳气之仓库。经常按摩膀胱经相关的穴位如:三焦、肾、气海、关元俞、膀胱、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等腰部、部的穴位,会起到清利下焦,益肾壮腰、温补下元,调理气血、通经活血等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保护阳气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