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医养生
天凉好个秋
日期:2020-08-14    来源:原创   

立秋,表示秋天来临,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的三个月份,今年是从87日“立秋”到116日“霜降”。立秋是“四立”节气之一,夏至阳气达到极点,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向阴盛转变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万物也逐渐趋向成熟,因此叫“容平”(容是盛的意思,就是屋里盛受的谷,平就是平舒),也就是不像夏天那样的“长”,而是处于“收”的状态,这是秋天的特性。

 

秋天属于西方之气,为燥,时日随着初秋往深秋推移,气温也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燥气也会越来越强,秋风萧杀的景象也越来越强烈,即所谓“天气以急”,同时,阳气也越来越少,阴气越来越多,古代将秋季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舒畅,秋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呜叫。这些都应着“地气以明”的景象。

 

秋天的“收”和“燥”之气,会使人容易产生悲秋情绪,这是秋天对应肺,“肺之志憂”之缘故。秋风秋雨使人愁,男子多悲秋,看看古人悲秋的诗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残莲》),“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为了避免避免秋天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我们就得顺应它。

 

在起居方面,因降需要,就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晚上10点就要入睡,早上5点就得起床,这样以缓解秋季的降之力带来的压力。

 

在情绪方面,要“收敛神气”,要控制思绪,不要忧思,急躁,这样才会“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保持肺气的通利调畅;才能“使肺气清”,肺气的降与宣发都能清净。

 

在饮食方面,由于秋季人体阳气又慢慢地回到脾胃中,所以,饮食不能辛辣,《史记.律书》说,在秋季的七月八月间,阳气走向二十八星宿中的胃宿,它是西方七个星宿中的第三宿,是天的仓库,屯积阳气的。夏天,人体胃中的阳气全部外散,因此需要吃姜来养阳。到了秋季人体阳气也就慢慢又收回到脾胃中来,所以这时候就不宜再吃大量的辛辣的食物,因为辛辣主散,不利于阳气内收,而要食用酸味的食物,如:如葡萄、橘子、山楂、西红柿、酸奶等,有助于阳气内收。如果脾胃里如果没有足够的阳气,到了冬季,就会出现泄泻,即“逆之则伤肺,冬为泄”。为什么会出现泄泻呢?这是因为,人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天是养“收”的季节,而奉给“收藏”的东西太少,因而就会出现泄泻的毛病。

 

推荐一个煲汤的方:煲汤的时候加入枸杞、黄芪、生地各15克,红枣15个,可以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

 

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泄,奉藏者少。”

上一页:
下一页:百药之长说桂枝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