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海峡税苑
中国税务报:从“地瓜县”到全国百强县 侨乡福清的“羽化之路”
日期:2024-03-29    来源:中国税务报   

 

  从福建省会福州市出发,向南行驶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了“三福之地”——福清市。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单一液晶显示器制造基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亚洲第一条全自动化玻璃深加工生产线……2023年,福清市在全国县域发展潜力榜单中排名第9位,在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排名第14位。

 

  但让记者想不到的是,就在3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经济实力排在福建省倒数第三位的“地瓜县”。从曾经的“地瓜县”到如今的百强县,福清这个简称“融”的城市,充分发挥华侨“融”的作用,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活侨牌,“地瓜县”开始蜕变

 

  福清雅称“玉融”,是全国著名侨乡。走在福清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满满的“侨”元素——华侨公园、侨乡博物馆、华侨中学、融侨大酒店……福清为何有这么多华侨?这要从福清的地理位置说起。

 

  “坦白说,福清是一座‘先天不足’的海滨小城。”福清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永忠介绍,福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多为盐碱地,长期缺水,传统作物只有耐旱的地瓜和花生,因此一直有“地瓜县”的称号。不过,略显封闭的地理环境没有限制福清人的眼光和步伐。从明清时期开始,福清人乘风破浪,闯东洋、下西洋、走南洋,出海谋营生。“这也铸就了我们福清人融和向阳、搏拼天下的精神品质。”吴永忠说。

 

  目前,福清籍海外华侨华人约160万人,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福清籍社团70多个。在福清侨乡博物馆林绍良陈列馆第一展厅的墙上,写着一句话:“人都有根,这很重要。”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林绍良的心声,也说出了众多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改革开放以来,以林绍良、林文镜为代表的福清籍侨胞,在海外拼搏的同时不忘造福桑梓,积极回福清投资创业、捐资捐物。

 

  侨胞心系故乡,故乡亦牵挂侨胞。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系统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其中提到,要发挥好对台、对侨等区域优势,在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争取引进侨、港、台和外资上有大的突破。在“3820”战略工程指引下,福清市政府扎实推进侨台工作,持续深化回归工程,加强海外侨团商会及融台交流合作,吸引了冠捷科技、旭福光电、绿星居室用品等一批批侨资、台资和外资企业相继落地福清。

 

  冠捷科技创始于1967年,是全球著名的大型高科技跨国企业,产品包括彩色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公司投资中国大陆后建设了北京、福建、武汉、苏州、宁波五大工厂,形成了五角星型的强大生产供应链,每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美元,其创始人宣建生也因此被称为“全球显示器大王”。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福清落地侨资项目40个,总投资44亿元;落地台资项目23个,总投资13.9亿元;新增外贸订单30亿元,吸引外资1.6亿美元。“如今,福清已经形成了‘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侨台外联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吴永忠说。

 

  引好侨资,产业园区“强磁力”

 

  元洪投资区,是全国第一个由华侨投资建设且规划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不过,30多年前,元洪投资区所在区域还是一片荒山和滩涂。随着元洪投资区的破土兴建,依托海港码头优势,这里逐步形成了粮油食品、纺织化纤、轻工机械、能源精化四大优势产业。

 

  记者到元洪投资区码头时,一艘货船正缓缓靠岸。元洪国际港口(福建)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约十几个小时后,这艘承重约8000吨的货船将满载卷钢,驶向广东。沿着码头向南走几百米,铁丝网的另一边是外贸货物区域,一辆吊车正在作业,将一箱箱冻鱼装上货船。

 

  作为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的旗舰示范项目,中国和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中方园区——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就落地于此。目前,中国和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优质跨国项目纷至沓来,已签约引进椰子产业园等54个总投资900多亿元的经贸合作项目,与印尼三林集团达成互引100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元洪投资区只是福清推动园区经济的一个缩影。”福清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元洪、融侨和江阴三大工业园区,带动镜洋、龙田等镇域工业区快速发展,福清形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制造业为核心、以外向型经济为灵魂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政府部门在产业集聚、创新驱动、配套支撑等方面全面发力,以高水平园区标准化建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首个以“侨”冠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融新材料智慧产业园开园,全球最先进BOPP薄膜生产线投产;在江阴港城经济区,省级重点项目福建思嘉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总体基建的95%,并开始试运行;在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临海装备制造、海洋生物、铝精深加工与电子材料等临海、临港产业蓬勃兴起,为福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992年成立的台资企业绿星(福州)居室用品有限公司,位于全国第一个村级侨办工业村——福清洪宽工业村。该公司董事长王春松说,在他的印象中,福清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在福清投资经营30多年,税务部门时常主动开展政策辅导,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也越来越便利,企业诉求解决得很及时,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不用担心有事发生。在福清经营,我很安心。”王春松说。

 

  国家税务总局福清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既是落实税务总局一贯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加快福清经济发展,支持华侨及台胞、外商投资的务实行动。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经济发展,福清税务部门依托“项目管家”服务机制,推出了包含27项具体举措的税收服务清单,为园区企业提供常态化税费政策辅导、复杂涉税诉求及时响应等服务,并与多个政府部门联动优化政务服务,充分发挥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磁吸效应”。

 

  汇聚侨力,工业强市路渐宽

 

  工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福清能上百强榜,与工业发展密不可分。

 

  吴永忠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福清是传统农业县,地区生产总值1.3亿元,工业产值仅7900万元。随着福清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福清汇聚侨力,鼓励侨企、台企和外企深耕实业,将实体产业引入福清,带动当地工业发展。为进一步打牢经济基础,福清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让政策向工业聚焦,让政府部门的服务为工业助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福清加大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力度,运作建设基金港,落地3只产业基金,全市基金总规模达68亿元,为京东方、坤彩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实业提供金融支撑。同时,福清不断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两国双园保”“提质专项贷”等多种金融信贷产品,增强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如今,福清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从曾经的1.3亿元跃升至168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约2339亿元,实体经济创造了全市约58%的税收。冠捷科技、福耀玻璃、友谊集团、坤彩集团等诸多扎根福清的侨企、民企,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得益于福清“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工程、中景石化全球最大年产100万吨的丙烷脱氢项目、东方电气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福融新材料全球最先进BOPP薄膜生产线等一批迸发新活力的优质项目纷纷落地福清。

 

  “在我们面前的是5号、6号机组,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不同于1号—4号机组采用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5号、6号机组采用了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这项工程被誉为‘国家名片’,所用技术已‘走出’国门,应用于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项目。”在中核集团福清核电观景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时,脸上满是自豪。

 

  “2023年,我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9亿元,落地启运港退税和内河运费扣减等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福清经济的发展。”吴永忠表示,近年来,一系列给力的税收支持政策和周到的纳税服务,让投资福清的侨商感受到了祖国怀抱的温暖。侨商的投资,又带动了一系列外企投资和民企投资,持续为福清发展实体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一页:闽侯税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服务外籍纳税人获点赞
下一页:福建举办“税路通”跨境税费政策宣讲会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30号 邮编:350003
联系电话:0591-87840097 Email:fjswxh@qq.com
技术支持:福州泰讯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分辨率为:1024*768
闽ICP备09045903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728号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